读书之《论语》子罕篇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1000字

读书之《论语》子罕篇经典名句摘抄及读后感1000字:

【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没有这四种弊病:不仁义推测,不武断,不固执,没有私心。

【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个人感悟: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力求断绝“意、必、固、我”四种毛病,必定是每个人在待人接物中所期望达到的。例如,课堂上看到有学生心不在焉、打瞌睡或是某此检测较之前一落千丈。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当面妄加猜测或指责,更应该做的是课后和学生进行心对心的谈话或家访,真正深入了解学生问题行为产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如与同学的矛盾或是家庭问题。但需要说的是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合理的推测和决断。当然更需要有坐得了冷板凳的“执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能不忘初心,对事业从一而终。

孔子是如何尽可能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钱穆译《论语》中这样说:“有鄙夫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遇事能跳得出,不先急于追求细节,有大局观。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之后是步步叩问,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两端”可以是事物好坏的两端,亦可指事物发展的始末。在备课或课题研究中,常容易按既定的思维逻辑去考虑问题,但偶尔会进入死胡同,这就需要跳出问题,清空大脑,从更高一个层面或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就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

不仅是个人,一个团队的思维导向也偶有局限。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群体心理学巨著《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中确立以下几个观点:在群集情况下个体会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从而让集群里的精神代替个人的精神。群集时还会产生思想感染,使个体和群众的无意识思想相互渗透,产生集体心理。在集群时,任何一种个人弱小的思想和信念都可能被强化,个体会非常容易不加思考的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和想法,使人与平时独处的状态大相径庭。因此,“叩其两端而竭焉”不仅适用于个人,也有助于群体在思考问题时刻警惕进入“乌合之众”的状态。作者:赵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7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后感600字

    金岳霖先生—–读《细说民国大文人》后感 严寒的,接连下了好几场雨。我躲在家中,不愿出门,随手拿了本书,翻出来看看。书中所叙的是民国的十位思想者,记录了这些文…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292
  •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观看了张艺谋先生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心有感触,写下此文,以作纪念。 遥想当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先生访华时赞颂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他说,美国与中国相比,美国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05
  • 神秘岛读后感300字四年级

    读了《神秘岛》这本书后,我被书中的任务深深吸引,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真能干,真聪明!” 故事描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404
  •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老师布置让我们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并阅读。每当看这书时,我都感受着每一个字,想象每个画面,主人公的经历,有时会让我感到心酸,有时会…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3
  • 《临界:智能的设计原则(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_4500字

    《临界:智能的设计原则(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4500字 有一天, 一个无书不看无曲不听的好友突然跟我感慨: 我发现, 但凡你能想到的问题, 基本都至少有一个PhD写过一…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321
  • 《西游记》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假期中,我把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仔细读了一遍,小时候看,觉得唐僧取经成功的原因只在于孙悟空一个人的高超法力,但现在再抓起这本书时,眼前展现的又是一个全新的画面。…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