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理解的含义读后感1000字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理解的含义读后感1000字:

本书作者将“理解”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宗旨。作者引用杜威《我们如何思维》对理解的认识:“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的意义的结果”。“事实”是知识,是知道;“理解”是“意义”或“探求意义”,是思维,最终形成“结果”这样的思想。作者在比较“知道”和“理解”时候,对“理解”提出了如下的理解:事实的意义,提供事实关联和意义的理论(证明),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论(证伪),有关程度和复杂性(理论间的关系),知识和知识的来由(明辨),对知识的具体使用研究(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括号内容是我的理解,由此看出,作者对“理解”赋予的丰富和高级的意义。

作者认为,理解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推断,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美国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到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都把思维训练提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对我们的核心素养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国内一直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教育的有上海的余党绪老师和董毓教授。他们不遗余力的为批判性思维奔走呼告,而且成就斐然。余党绪老师的思辨读写,.将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训练结合,提倡整本书的思辨阅读,已经蔚然成风。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文本,新意迭出,成就卓著。潘新和教授的皇皇巨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对当下普遍的“议论文三要素”和高考伪文体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构和重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者还认为“理解具有可迁移性”。没有理解,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的迁移,更不能对新体验产生更好的理解。理解使我们既有创造力又能成功。理解就是透过具体知识的表象而对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内在原理的探究和把握。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原理“道”的理解,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知识背后存在一个一致相通的原理,把握住了原理,就能达到“理解具有可迁移性”的目标。

作者特意提出了“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误解不是无知。它是指在一个新情况下用貌似合理但并非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已经明白,误解具有非常有用的教学价值。误解是将隐含的歧途显性化,误解具有袪魅解蔽的功能。误解不仅仅需要纠正错误,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尝试,教师不但不能抑制这种尝试,而且还要鼓励,并参与共同试误,进而启发探索。歪打正着,因误生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误解之于生成,价值正在此处。作者:刘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71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中

    在近似绝望的世界中寻觅希望――读雨果《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通过描写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14
  • 《我和老爸的战争》读后感600字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名为《我和老爸的战争》,书中描写了我和老爸之间浓浓的亲情,让我十分感动。 这本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牛牛的四年前死了,也进了监狱,牛牛从此住在姑妈家。十年后,出狱…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300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2500字

    作者:张宏杰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

    2022年9月4日
    151
  • 《电话里的童话》读后感1200字

     《电话里的童话》这本书讲的是六十六个小故事,这六十六个小故事都很有趣,而且这六十六个小故事都很精彩、很生动、很好玩。你们知道这六十六个小故事是谁讲的吗,哈哈,是医药推销…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106
  •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500字

    【第1篇】 读《绿野仙踪》有感 今年,趁着疫情闷在家里,我细读了《绿野仙踪》。这本书大体说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一一多罗茜,她和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一起居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一天,…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129
  • 观《鹬》有感350字

    观《鹬》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微电影《鹬》。这部微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鹬的成长故事。它在小寄居蟹的启发下,寻找到了许多美味的食品,然后还帮助其他鹬寻找食物。 看了这部微电影…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17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