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后再无大师——《南渡北归》读后感1500字

民国之后再无大师——《南渡北归》读后感1500字:

原创:夜逃少年;一直对西南联大的存在抱有一种神秘感,因战事而成立,偏居西南一隅,却是集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和教授之地,战后即解散。中国后来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学者,很多都曾在战争时期于西南联大就读。

那时的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要不是前段时间看到北大校长在校庆时说出的鸿浩之志,我可能也不会有决心看这本书了。

最开始买这本书时,以为是关于西南联大的,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包括所有的知识分子,那些待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教授,好多我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其事的人物慢慢对上了号。

看完整本书,有三个好奇与学习。

一、没有学位的学者

说那时20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组建国学研究员,聘请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讲师:李济。王国维当时对这个阵容和清华的校务安排颇为欣喜,说:“一校之中实行教授之人多,而名为管理之人少,则一校之成绩必可观矣!”

这些教授的聘请,都遵循了一个“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的原则,除了赵元任是哈佛博士外,王国维和梁启超,无文凭但早已是声名远播,而陈寅恪,虽然放洋游学列国十几年,可终未能获得一张文凭,“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

当时的陈寅恪,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虽没有追求文凭、博士学位,但也被柏林大学和巴黎大学的教授们所推誉,所以当时被推举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时,也曾遭到反对,毕竟没有文凭,可梁启超、吴宓极力推荐,梁启超甚至拿自己举例子,谓:“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终身最信服的10字名言,也是我的新信仰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让我想起,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纪》里说过的,以自由为目的的教育,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教育出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那时的大师中,学历“较低”的还有:史学大师钱穆、哲学大师梁漱溟、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数学大师华罗庚。

想想啊,那时真的是一个识人才重人才的年代,只要有才华,就会被赏识,无论学历,学位。

二、选择和命运

《南渡北归》三本书的最后一本是“离别”

篇,讲了在国共内战后,学者们直至终老的命运。

去了台湾的胡适、傅斯年、梅贻琦、蒋梦麟、李济、叶公超等人,虽然在各自政治位置上有起有落,但至少都得善终。

而留在大陆的文人们,基本都是为了家人和为了国家建设留下来的,他们觉得,无论何时,都还是需要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当时新成立的国家领导人们,也积极呼吁在外的学者,回国建设祖国。

史学家唐德刚形容内战后的两岸学者道:“台湾学者是唱戏抱屁股-自捧自;而大陆学界则是对着镜子喊王八-自骂自。”

可谓非常精确了,留在台湾的各位,参政从政;留在大陆的各位,就开始全面批判自己了,拿郭沫若来举例子,他曾经说过:“…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学好毛泽东思想,没有用毛主席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阶级观念有时候很模糊。”

各式运动开始了,“幸运”的如林徽因、梁思永等人,在五十年代过世,躲过一劫,而之后的文人,就如陈寅恪所言:“凡一种文化,值此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由曾国藩后裔、南京博物馆馆长、才女曾昭燏于1965年在南京灵谷寺自杀,开启了知识分子被迫害后自杀的第一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78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记忆中的他。  小时候,傍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看着蓝天上悠悠的白云,看着匆匆回巢的鸟儿,是多么的无趣!无聊的撇撇嘴,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大摇大摆地…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36
  •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风靡全球三十载、《财富》杂志力荐的商业必读书之一,亦是最强大最诡谲的心理学畅销书!由于它的影响,劝说得以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99
  •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读后感800字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读后感800字! 读《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文之后,我触动颇深。新冠肺炎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生命是脆弱的,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微生物…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57
  • 《青年雷锋》观后感400字

    今天上午,上第三节课时,带我们去看电影,电影开播了,放的是《青年》,这部影片讲述了乐于助人的故事。  一天,雷锋被调去当工人,那里有一个自称师傅的乔安山,他让雷锋给他洗衣…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265
  • 《伟大长征》读后感800字

    今年,我读了《伟大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长征这次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离开江西瑞金的重大战略转移。书上写到红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赢得了这场转移的圆满结束,长征精神也在这…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09
  • 《对谈白先勇:从台北人到纽约客》读后感_900字

    《对谈白先勇:从台北人到纽约客》读后感900字 前天心血来潮点开十三邀,看目录,当然选白先生那期呀……好遗憾除了get到白先生的精致儒雅没其他收获️——许知远和白先生完全没在一个频…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1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