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空杯”——《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1000字

何妨“空杯”——《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1000字:

在开始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这本书之前,先读了马云读这本书的读后感,大意是说这是一本翻了几页没法再翻阅下去的书,书中所有的话题只是抛出了问题,并没有解决之策,而且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人和人权,未必正确……开始翻阅后,我觉得此书不失为一本好书!马云的评价是因为马云是一个企业家,而熊培云是记者出生的学者,每个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取决于自身的经历,包括各自不同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等等,个体之所以是个体,是因为每一个个体的经历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对社会的认知也是唯一的,不可拷贝!不可复制!之所以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也是从我个人的个体经历出发,因为长期在基层政府的管理岗位上,我学会了不简简单单用“对”或是“不对”评价或是定义一种思维、一种思考,此书以“个体”为切点,去思考时间与空间、市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思想自成体系,文字流畅精锐,为何不是一本好书?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喜欢看电影?我说,人只有一辈子,看一部好的电影仿佛多活了一辈子,读一本好书亦是如此,唯有站在作者的视角,尝试用作者的视角去看所有的问题和事物,才会有崭新的感受和体验。人在成年后,通常会有思维定势,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标准,很难植入别人的视角和思考,而优秀的人、成功的人通常会尝试在不断否定自己中提升自己,会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别人思想的精髓,这种“加以消化的有选择的吸收”会始终让自己呈现出一种“空杯”的状态,对个体的成长很重要。

“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人和人权”确是非常典型的记者和社会学家的视角,历史的长河,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的治理、政府的强弱、市场的健全等问题与民众的素质、民族的文化、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性质等等很多因素是关联在一起的,不能简单的从一个点去一以概之、以偏盖全,.这不是一个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织出了一张网,所有的个体都在这一张网中,单个个体的作用对整张网的影响很小,只有个体连成线、结成片,整体作用才会影响到这张网。

而,这张网中的任一个体,都像是平静水面上扔下去的一颗石头,平静的水面以个体为中心形成一圈一圈的涟漪,这个涟漪的作用能扩大到多大的圈层,这就是个体的能量和价值,这或许就是费孝通先生眼中的人与社会。

熊培云的另一本书《自由在高处》中有一段话很质朴,也很有道理:当有的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读书有益,这此书……推荐大家读一读。作者:朱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80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格林童话之――忠实的约翰》读后感350字

    到了,我来到家玩,翻阅的书柜,偶然看到了一本《格林童话》,发现里面好多故事我都未曾看过,一下子来了好奇心,读完书,其中忠实的约翰这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忠实的约翰对…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535
  • 读《鸟奴》有感800字

    这个,我阅读了一本语言优美的书籍—《鸟奴》,书中不仅描绘了的美丽,更让我了解了的生存法则和无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作品吧! 故事从一天下午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一座…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83
  • 少年雷锋观后感300字

    今天,我收看了《》这部电影。电影中令我最难忘的是他送年迈的大娘和他孙子回家这件事。那一天,他正准备回家,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年迈的大娘牵着一个在哭啼的孙子冒雨赶路,叔叔看见了,连忙跑过…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98
  • 《成长的滋味》读后感600字

    品味成长 ―― 我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放飞梦想,放飞人生的梦想;品味滋味,品味成长的滋味。 ―题记 成长是什么滋味?高兴、悲伤、还是辛酸呢?在我认为,成长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03
  • 双角犀鸟读后感900字

    尊严无价――读《双角犀鸟》有感 尊严无价!这是我读完《双角犀鸟》中《撞笼的金雕》这篇文章后情不自禁发出的感叹。 文中写了一只有尊严的金雕,当它不得不屈服于人类,被关进笼子在园展出时…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288
  • 读《班主任工作十讲》读后感1000字

    班主任要用心工作-读《班主任工作十讲》读后感1000字: 读完《班主任工作十讲》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主要感受有以下两点。 在《班主任工作十讲》中,就大的方面来说,陈宇老师不管…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