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读后感1000字

《杜甫传》读后感1000字!

少陵野老归野,浣花溪寺望春。

作者:是小豆子啊

去成都时特意去了杜甫草堂,可惜我们选的时间不太好,当天大雨倾盆。

本想着,也许雨天游人会少一些,其实不然。走到草堂遗址处时,游人密密地挤在草屋之中,我有些惊讶于人们的热情,同时也忧虑扰了“诗圣”的清修,只好略带遗憾地远离了草屋。

759年,48岁的杜甫到达成都,住在西郊外浣花溪寺。

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写杜甫初到成都时的情形:“杜甫在庙里没住多久,便在城西七里浣花溪畔找到一块荒地,先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棵相传二百年的高大的柟树下建起一座并不十分坚固的茅屋。”

顺带说一句,浣花溪这个名字个人非常喜欢,离开了草屋之后,顺着小溪走了好长一段路。

几乎每一位国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杜甫诗作的,从《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到《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都时常被后人吟诵。

李龟年是大唐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遇李龟年,是在724(开元十二年),这时的杜甫是十几岁的少年郎。几十年后,晚年的杜甫在潭州(长沙)再次偶遇李龟年时,写下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平日里,我们对诗圣杜甫的了解多是因为一首诗作,或者是因为一个传说,非常的片面。读《杜甫传》,可以让我们对杜甫的生平有更加立体的了解。

2019年,冯远征导演并领衔主演的话剧《杜甫》在首都剧场首演,得知消息之后,人提前一个月就在网上预定了演出票。

整部话剧从李白、高适、杜甫三人把酒言欢开始,到三个人各奔东西,再到杜甫流亡途中写下“三吏三别”。最后,话剧落幕在杜甫高声吟诵《春望》,童声背景音让观众们听得潸然泪下。

《杜甫传》中写,游侠与求仙,在李白的一生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对杜甫来说,这两种生活于他非常遥远。然而,当744年(天宝三年)李白,读后感www.simayi.net因酒后傲慢得罪了高力士和杨贵妃离开长安来到洛阳之时,杜甫因倾慕李白,被李白的文采吸引,欣然与李白一同渡黄河来到王屋山道家圣地。

冯至先生说,这在杜甫的一生里是一段插曲。这段插曲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遇的伟大时刻。

在这里,杜甫李白与高适相遇,三个朋友度过了一段呼鹰逐鹿的田园生活。

杜甫与李白、高适两人虽然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之间纯挚的友谊、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令人羡慕,在我看来,李白和高适是杜甫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冯至先生在前记中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

这段话让我由衷钦佩冯至先生,他坚守文人操守,为我们讲述了杜甫真实的人生故事,让我们在吟诵诗圣留下诗篇的同时,也可以走近诗圣杜甫的世界、品读杜甫的人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2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淘气包马小跳之丁克舅舅》读后感500字

    《淘气包马小跳》是中国新世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代表作之一。 我最近阅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之丁克舅舅》的故事。故事说的是,马小跳有一个谜一样的舅舅,被称为“新新人类”…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09
  • 小王子读书笔记900字

    【第1篇】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小王子》这本书,今天,我怀着好奇心打开了我期待已久的《小王子》。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一页一页的文字带我领略了一个童话世界,我就像久旱逢甘露般地吸收着…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13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00字高中

     人们常说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或许是因它的结局总美好吧!美好的故事结尾给读者以无限的想想空间,悲伤的结局给读者以深思与震撼的心灵感受,从一篇篇的小说中,一段段歌词中,…

    读后感 2022年6月25日
    89
  • 我要做好孩子读书心得600字

    假期里,为了不让我懈怠,买了一堆书籍,并告诉我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无奈,我知道就算反抗,也一定是徒劳的。于是,我浏览了一下书名。其中一本《我要做好孩子》深深吸引了我,让…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37
  • 稻草人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读《稻草人》有感 今年,我读了一本书――《稻草人》。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均,出生于江苏苏州。在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113
  • 《我很重要》读后感600字

    读《我很重要》有感  长期以来,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教我们要温良谦恭让,当别人向你表示敬仰或称赞时,你要说“不敢不敢”,否则就是骄傲自大,不注重个人修养。谦虚内敛仿佛已经成为我们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2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