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读后感2000字

《血疫》读后感2000字!

我对自己还不太清楚用什么词阐述这个想法,就急急忙忙写下这篇书评而深感抱歉。

本文的“意识”是什么?

我想讨论的“意识”,是万物有灵的“灵”,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我思”之前的“我思”,如果界定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那么以下所有的论述都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动物是有“意识”的,病毒也是有“意识”的。这种“意识”是生物在面对自然界的刺激时迅速做出利己化的谋略。这种“意识”也可以视作一种智慧,它不一定来源于大脑,而是基于多个细胞合作的所体现的群体智慧。

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控制其他生物的意识来获得意识?

人是由受精卵(单个细胞)发育而来的,单个细胞处于无意识状态,而发育成熟的多细胞的人是有意识。

病毒是由单个病毒复制而来的,单个病毒在人体内并不影响人的意识,而病毒逐渐增多后,人的意识逐渐消失,表现出有利于病毒繁殖的行为。

被某些病毒危害极大的感染后的人类,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化,而“无意识”状态下表现出诸多有利于病毒繁衍的行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时候是病毒的“意识”为主导。

一些书中的现象

原文中第一个感染埃博拉的人——夏尔·莫内。他在感染后想丧尸一样,坐着飞机,去另一个城市的医院看病。病毒已经完全侵蚀了他的大脑,他仅仅凭着一个去医院的执念行尸走肉一般穿梭在人群中,病毒接手了他的身体,让他把他的滑溜溜的黑色血液溅的到处都是,以完成自己尽可能广泛的传播。

“脑损伤抹除了他的人格。这是所谓的“人格解体”,生命活力和性格特质渐渐消失。他慢慢变成了机器人。大脑里的小块组织正在液化。意识的高级功能首先磨灭,只剩下脑干深处的区域(原始的“鼠脑”、“蜥蜴脑”)还有活力,仍在工作。不妨这么说:夏尔·莫内的灵魂已经死了,只有他的肉身依然活着”

第二个感染的人是收治夏尔·莫内的医生——谢姆·穆索凯。他是一个热情、幽默的医生,有着不错的为人,以至于他感染以后一大群同事不顾被感染的危险抢救他。谢姆·穆索凯医生表现出一种更奇特的现象。他变得暴躁,满口脏话,粗暴的对待他的同事。

“他病倒后十天,医生注意到好转的迹象。他不再无声无息地躺在床上,而是表现出困惑和愤怒,并拒绝服用药物。一天,护士正想帮他在床上翻身,读后感www.simayi.net他挥着拳头叫道:“老子有棍子,小心我揍你。”就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他开始好转,许多天之后,他的高烧终于退了,眼睛也变得澄明;意识和人格重新出现,康复虽然很慢,但他彻底好了。”

谢姆·穆索凯医生从这种致命病毒的屠刀下侥幸逃生之后,对自己的粗暴又表现出毫不知情,似乎这些反常的行为都不是他所为。

“他说他对感染马尔堡病毒的那几周几乎全无记忆。‘我只记得一些片段,’他说,‘我记得我严重意识混乱。’”

那么病毒的行为是否构成一种“灵魂附体”,临床上总有一些患者表现出一种一反常态的性格,他们有的也不一定是病毒感染,也没有脑损伤,而单单只是机体内部的合作失调。如果机体失调可以左右人的人格,那么脑对意识是微乎其微的。

一个类似的例子:

人体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分泌信号因子告诉人体它今天想吃什么,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不喜欢吃了,很大程度不是因为长大了,而是体内的微生物换代了。生长在人体内的微生物与人体的细胞合作一同构成了整个人体系统。像人这种自私的生物,他的所有想法不应该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吗?为什么人会有一些损坏自己身体的欲望存在?这些思想是否来源于某种微生物,或是某种合作失调?

“身土不二”,人离不开自己的益生菌,益生菌也离不开人体,微观的世界构成了一个宏观的生命,微观的世界左右着宏观的生命。一个个微观的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宏观自然界,自然界离不开生物,生物离不开自然界。

结论

萨特说过一句话“意识到意识的意识并不比意识高贵。”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因为他们能意识到意识,通过大脑的概括、总结、类比、推理获得思想。但是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我们有多大的优势与智慧呢?

理性告诉的事情,做得到的人还是少数。书中的玛英嘉护士明知道自己可能感染埃博拉却执着的认为自己可能只是普通疟疾,为了回避结果,她去了其他医院看病,并隐瞒了自己的接触史。而病毒学专家盖斯伯特最热衷的事情居然是吃野味,他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吗?专业人士尚且如此,如何只指望占比最多的普罗大众呢?

我们是频繁使用大脑思考的生物,所以我们认为用其他方式获得智慧的生物没有思想。人类渺小无比,又自命不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4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生读《三体》读后感800字

    高中生读《三体》读后感800字: 《三体》三部曲从入手到读完,中间花费竟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用现实的时间与书中的时间相对比感觉是这么的渺小短促),书中大概描述了什么?我对此有什么感…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7
  • 读《最后的晚餐》有感300字

    我读了很多,但最有趣的是《最后的晚餐》。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其中《穿救生圈的种子》最有趣。 刚刚读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种子怎么会有救生衣呢?我左思右想,突然我想到了,有可能是因为…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30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2500字

    作者:张宏杰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

    2022年9月4日
    155
  • 万物简史读后感600字

    珍爱我们的地球 –读一本好书《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品,作者比尔.布莱森先生用自己奇特、尖刻的语言带我们领略了万物由无到有的形成和演变。这段漫长…

    读后感 2022年6月12日
    160
  • 《战狼2》观后感900字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 一个被革职的军人独自来到非洲,被卷入当地的一场叛乱中,本来可以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迎接挑战展开救援。…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43
  • 《呼吸》读后感500字

    《呼吸》读后感500字! 作者:沫漓 科幻短篇小说集,离上次看科幻有差不多一年了,依旧沉醉于科幻作品独有的想象力。硬科幻是技术的浪漫,恢弘的宇宙不再是死寂的尘粒,而是壮阔的星辰,由…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