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试验》读后感1000字

《家族实验》: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之前并未读过张怡薇的作品,只知道她是80后一代的年轻作家,再看到腰封那句“张怡微至今未曾完整结集的青春暗室/来自本能与天赋的城市情感经验书写”,默默给这本书打上了青春伤痛文学作品的标签。打开自序,却感觉作者的文字沉稳、内敛、富有张力,给了我阅读下去的动力。

全书由10个短篇组成,故事互不相干,但大概是弥漫全书的上海味儿,以及每个人物身上那些似曾相识的经历或特质,对很多细节的描述更是如出一辙:如离异父亲给女儿翻找车费、腿上如地图一般的烫伤痕迹、带情侣到家后没开空调。这些让整本书有了内在关联,也让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得到强化。

阅读了前几个故事,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读完整本书发觉,作者所谓家族,其实不止家人、亲戚,还包含了邻里、恋人。走进第一个故事,重组家庭的复杂、亲人之间的互相嫌恶但却无法割舍的羁绊,让人略感压抑,但随着主人公想通了,我似乎也跟着不再计较。后面的故事都有着相似的基调,只是其间的人情世故从家庭中两三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延伸至邻里之间斤斤计较却又心心相惜、以照相馆为视角看人生百态、小镇上离异女子讨生活的艰辛、青春懵懂的男女之情。

作者自序中有这样几个词来描绘自己:工人家庭、单亲家庭、女性,而书中故事大多发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其中不乏重组家庭,主人公多为女性。读后感www.simayi.net虚构文学总是源于生活,作者所塑造的每个人物中也多多少少有着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因此我很讶异,生于87年的作者,可以描摹出近七十岁的老年人(《试验》中的心萍一角)的心路历程。结合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故事谈论爱,谈论友爱,和暂时的爱、暂时的友爱”,作者应该是个内心极度细腻温柔的人。

书中描述的没有一个家庭或个体可以说是“幸福”的,但又总有温情涌动。那些面目可憎的人,总有些时候让人不忍。其中《我真的不想来》是作者早期作品(约2008年),而其结尾也与其他几篇略有不同,罗清清并未选择去小姨家,并未向亲情妥协,这符合其刚保送大学的人物设定,读书人一向被认为是不通人情的:“可惜你满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冯梦龙《醒世恒言》)”。

而据我臆测,这也与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有关,从此文到2014年的《试验》中主人公对所有事情淡然处之的态度,虽有主人公从少年到老年的差异,也可看出作者本人在人情世故方面的转变。而作为读者,我们也跟随作者与主人公一同体会、成长。作者:胖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6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3000字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3000字: 之前读过吴晓波写的《大败局》、《腾讯传》,对中国近几十年的企业兴衰有了基本的认识,非常过瘾。出于对成功企业的好奇,这几天我读了《下一…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43
  • 《念你眉眼如初:张国荣传》读后感_700字

    《念你眉眼如初:张国荣传》读后感700字 细腻而深情的描写,把“哥哥”生平的各种娓娓道来。凄美,哀叹,赞扬……全都是爱。 读完才明白为什么身边总有人那么深的爱着荣哥,高中有这样的人…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99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_1000字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1000字 对于本书深阅读作者所介绍的目的。对于读者而言明确目的才能显得卓有成效。 市面上此类书籍,一般从选书、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巧…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98
  • 乔布斯传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的创始人,我一直对他充满了崇拜。,给我买了他的传记,我细细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前,我认为史蒂夫乔布斯是个伟人,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15
  • 2017年新闻大求真观后感500字

    【第1篇】 今天,我看了《新闻大求真》,受到了安全的教育和警示。 在家中,有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说折叠的电热毯、电线旁边放这盛满水的水杯…这些都会引起火灾,如果真的起火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02
  •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最近,我喜欢上了《长袜子皮皮》这本书。 皮皮的头发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长得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她穿的连衣裙…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