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手艺》读后感2000字

《有温度的手艺》:手艺背后的故事!

小时候,姥爷靠修自行车谋生。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姥爷的修车间,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的扳手、螺丝和锉刀。姥爷是不允许别人随便出入他的修车间的,或许在他心里,那是一方圣地,不容别人践踏。他会在里面一待就是一天,有时候只为打磨一条自行车链子。姥姥偶尔念叨,“不就是一条链子嘛?用得着打磨那么久吗?反正都一样用”。姥爷这时候会说,“那可不一样,登山路和走平路的链子怎么能一样?我不能让我修过的自行车掉链子,我丢不起那个人。”

现在,骑自行车的人少了,修自行车的人就更不多了。姥爷慢慢换了行当,但闲暇时,他依然爱在修车间里待上半天,只为打磨他心爱的手艺。

年少时不懂姥爷,理解不了他对细节的考究,也读不懂他对手艺的坚持。最近读了《有温度的手艺》,这本书帮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慢慢读懂姥爷。

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不止姥爷,世上还有那么多手艺人带着他们的热爱在坚守。时光流逝,社会变迁,总有一些东西在消失,又有一些东西在出现,这是历史的惯性,也是发展的代价。

但是有一些像我姥爷这样的人,他们依然守着看似要被淘汰的手艺,或出于生计,或出于爱好。他们的手艺可能谈不上有多精致,甚至他们也不懂什么是匠人精神,他们只是简单的爱着手里的那一点功夫,也念着会用到这些功夫的人。

他们带着内心的笃定,守着自己的手艺。也正是因为这份笃定,让手艺有了温度,让时光有了载体,让智慧有了延续。《有温度的手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技艺的传承

手艺人在传授技艺上格外慎重,一般不传外人,只传本姓、本家。古代社会,市场狭小,这样的限制是为了确保手艺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会为自己制造竞争者。

传授本家也有讲究,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男不传女。唐代诗人元稹曾在《织妇词》中感叹:“东家白头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说的就是因为传男不传女而引出的故事。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拥有这样高超技艺的巧女为了保住自家手艺而不能出嫁。

有的匠人为解这样的困局,会选择世代联姻。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便有这样的描述:“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这种传授手艺的方式,也迫使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自专其业,穷终身之力提高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时光的载体

蔡康永曾讲过一个故事,在大焚书的年代,为了留住好书,一群人商量着每人背下一本书,比如你背《西游记》,他背《红楼梦》,用这种方式把好书留下来。手艺人同样如此,他们用手艺记录时光,传递文化。日本竹编手艺人夏林千野说“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

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说:手艺人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与时间相对抗,用一生做一件事。这正是所谓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我们做到谨慎地做一件事,并且善始善终,这样是很难会失败和出差错的。

很喜欢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一段话,“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把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读后感www.simayi.net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融入到里头。”

用手艺打造的东西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它所承载的手艺人的智慧给与了它生命。就像文物一样,文物是死的,但它是文化的载体,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传播文化。

时间从手艺人手上流过,沉淀的是本真的模样。

在消散的手艺

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雕画弹染蔑,外带毛箍皮,行行都是手艺。手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一个人精神的皈依。

手艺人像是修行的苦行僧,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默默打磨自己的技能。

与时下流行的匠人说法相比,我更喜欢手艺人这个名字。手艺人背后是多彩的人间烟火,有种贴心的真实感。

可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有些手艺也在慢慢消逝。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诗里描绘的瓦之韵,在现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中国传统建筑里,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木结构,都用一片片青瓦铺顶。屋顶一排排青瓦如鱼鳞一般,一片片,一排排,每当下起雨,雨水顺着瓦沟流下,瓦尖秀雅,雨水款款,似乡愁流动,

没了瓦也就没了这暗含中国风韵的静默之美。没了瓦,瓦匠这门手艺也被慢慢遗忘。瓦匠的命运像瓦一样,时间长了,尘土、枯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便是要到翻瓦的时候了。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白居易诗里的感叹在多年以后恐怕只能是绝唱了。

留住手艺

凶猛的工业文明所向披靡,人们把手艺的留住过去,是文明的转场,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这转场中,仍然有许多手艺人,似那墙角兀自绽放的小花,为能够芬芳一片角落,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有温度的手艺》里记录了许多手艺人的故事,他们大都话不多,只有谈到自己的手艺时,才会眼里闪着光,多说几句。或许炉火纯青的技艺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但即便如此,他们朴实简单的话语里依然充满了中国式的哲学和人生智慧,这是他们从日复一日的辛勤专研中悟出的来的,是手艺最本真的模样。

人生变幻,总需要一门手艺得以依止,可居可游,进而让生命从中通达,证悟。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得以依止的手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26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读后感_1200字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读后感1200字 在我的概念里,伦理学不过就是《弟子规》《三字经》那些孔孟之道,和小学思想品德课差不多吧?我们的道德观里只有"好人"…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57
  • 《精卫填海》读后感350字

    《精卫填海,精神永存》 里,我读了《小公主》《小故事大道理》《幽默笑话》《中华成语故事》等书,特别喜欢《中华成语故事》。其中有一篇故事,我恋恋不忘。它就是――《精卫填海》。 远古时…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73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路遥 路遥倾尽一生心血、历时13年完成的史诗级巨著,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改变马云一生际遇的灯塔之作。若要从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力量,《平凡的世…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74
  • 读《逆行的鱼》有感400字

    好书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个,我读了一本好书—《逆行的鱼》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因遭遇小挫折而离家出走的少年,一路漫无目的地到了黑龙江,在那里看到为了产卵而不惜一切代价逆流而…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67
  • 《美国简史》读后感_1200字

    《美国简史》读后感1200字 关于美国的简史,只读了两本,觉得各有千秋。首先来说一下陈勤老师的《简明美国史》吧!这本书的概括性比较强,写了从“五月花号”的二十世纪末期美国历史上的大…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347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00字! 《格列佛游记》成书于1726年,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作的长篇讽刺类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一个离奇的童话世界。全书分四个部分:小…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