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干法》读后感1000字

读书之《干法》读后感1000字:

本书主要是讲了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总结自己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讲述了自己的工作观和劳动观以及这两者对人生幸福的重大意义。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是对工作意义的思考。从校园这个象牙塔的环境到步入社会工作,从每天只需要按时上几节课余下的时间都是自由的到朝九晚五,有时甚至要加班的种种变化,已经出来工作了两年的我,还是会不适应,还是时不时的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人要工作?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不可否认,在资源有限的社会环境下,工作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需要工作的,如果仅仅以生存为目的而去工作,那样的人生一定不快乐。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所说的那样,包含生存需要的生理需要只是人类需求的最低层次,如果只满足生存需要,其他的需求都满足不了,一个人是很难在社会上活的快乐的。在我看来,把提升自己的心志作为工作的目的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其实,不同人对工作的目的可以是多样的:有的人把生存当做工作的目的、有的人把赚大钱当做工作的目的、有的人把完成自己的使命当做工作的目的等等。

这些对工作的态度因人而异,无可厚非。但是不同的工作态度反映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就会带来快乐和不快乐之分。例如,把赚大钱当工作目的的人,在工作中会把赚钱作为一切处理问题出发点,因而错过了工作过程中不能带来金钱利益的挚友、同事的信任等等。挚友和同事的信任这些是占人生大部分的工作能持续带来快乐的财富。有可能最后他赚到大钱了有过短暂的快乐,但却也失去了占人生大部分的工作所能带来的快乐。·与此相对,把提升自己的心志作为工作目的,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不再是要苦恼的事,而是把它们看作是自己进步的每一个机会,就会有勇气去面对去解决,然后真切地感受自己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相伴而来的成就感。所以,我觉得作者的这个工作观是很聪明的,我也会尝试着去实践,去感受自己每一天的进步。

另一个我比较有共鸣的地方作者所说的“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刚开始进入公司当外贸助理的时候,对公司的产品和工作内容一无所知,也会经常出错。一个半月后,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是非常的开心的。虽然开心的时间很短暂,但每每回忆起来那个开心的瞬间,就有了克服困难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感动、然后好好珍藏它们,相信它们会成为我前进的源泉。

我认为稻盛和夫写的哲理其实是很多人都懂得的,但确也是很容易被遗忘、很难付诸行动的。毕竟人性里面还是有懒的东西存在。但是,克服惰性去做的话,我相信慢慢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作者:墨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65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皇帝新装》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皇帝新装》一课,我感受很深,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个昏庸荒唐、愚蠢无知的皇帝,一对阴险狡诈、贪得无厌的骗子,一帮阿谀奉承、虚伪透顶的官员,一群胆小怕事…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125
  • 读《钱堆儿里的男孩》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3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如今大家都在忙着挣钱,但是我认为钱不是万能的。即使拥有亿万财富,也可能换不来一个真心朋友。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64
  •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250字

     《一只想飞得猫》读后感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只猫吧花盆装成两半,还不道歉。给起外号,爱吹牛。比如:一伸爪子就可以逮住十三只老鼠。它原来想捉弄蝴蝶,却反过来被蝴蝶捉弄。抓不…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443
  • 大头马的鬼马日记读后感400字

    痛并快乐着 ――读《大头马的鬼马日记》后感 假期,随意翻开张之路的《大头马的鬼马日记》,被书中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感染着,心中不由勾勒着他们的长相;被书中一句句幽默的言语逗乐了,嘴…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52
  • 《四季的旋律》读后感1000字

    《的旋律》由一个个小故事窜连而成,每一个小故事就像是一个感人肺俯的小音符,谱写着的动人旋律。 “一加一等于几?”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像这样稚嫩的问过同样的问题呢?总是笑着回答“等于二…

    读后感 2022年6月1日
    318
  • 溺爱中成长注定失败――读《骆驼王子》有感800字

    我合上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叹了一口气,我这是感叹骆驼王子的自作自受,也是在感叹骆驼家族对骆驼王子的溺爱式的教育方式. 从作者发现这一队野骆驼起,心中就不停地感叹,并且开始追踪研究…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