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读后感1000字

《细说三国》读后感1000字:

三国大概是中国最被广泛了解和讨论的题材了,解读三国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代代都有。单说普及类的书籍大多数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做以解读,或者讨论人物关系,或者研究事件走向、历史规律,或者借机抒情感怀等等。而我所要介绍的这本《细说三国》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

《细说三国》的体材跟《三国志》类似,是将一个个人物拿出来,梳理其生平。得益于此,读者能从三国繁杂错综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中解脱出来,对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直观认识。但优点也是缺点,突出了个人的生平脉络的同时,对复杂事件的走向、人物关系的发展的描写就相对薄弱了一些。这是一个特点。

其次,本书的作者黎冬方被称为“现代讲史第一人”,民国时因为物价飞涨,所以他靠讲史补贴家用,据他在前言中讲到,讲史效果很好、很卖座,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百家讲坛。这本书就是他讲三国史时的大纲,所以这本书在语言上可以说是相当好读,而且作者所持的态度也是比较中正的,符合主流的印象。虽说是迎合观众的作品,但作者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书中所讲都是有史料的依据,几乎没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同样的,这也意味着,这本书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探幽入微的新发现,只是将史料梳理、综合一遍,所以也就只能当本闲书来看。

然后呢,书里具体的故事情节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就不具体分享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

历史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不可深考性”。没有一件历史的事实,曾经留下了全部的史料;在留下的局部或零碎的史料中,又每每由于来源不一而相互抵牾;再加上传写史料与传说史话的人,自然而然地加油添醋或张冠李戴,于是当年的真相就越传越失真、越模糊,甚至越来越胡扯、越颠倒。·然而历史这门学问,虽则有扑风捉影之嫌,却不可废。先民过去的经验,我们总不能不参考,总不能不研究。“往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紧的是,研究之时,在方法上不可不严谨。

这一段是作者的历史观,基本上也是被大家认可的历史观,这也是历史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历史具有确定性,同时也有不确定性。那些白纸黑字、斑驳文物就明明白白的在那里存在着,确定无疑的代表着一段岁月、一个故事,但同时更多的细节被史料遗落了,这就给我们后来者留下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种历史,只要论据充分、论证有理,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诠释一个对象。我们会越发的趋近一种解释,但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真相。作者:君子既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83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啊,书让人们进步,有了书,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我小时候…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19
  • 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山谷,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山上有很多树,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村里有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户…

    读后感 2022年8月4日
    84
  • 《火鞋与风鞋》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火鞋与风鞋》这本书 ,我觉得很精彩!它的主要内容是:小主人公迪姆原本是个自卑的孩子,总以为自己不好。全班数他最胖,全校数他最矮,在他七岁的时候,送给他了一…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32
  • 战马读后感600字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歌德则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我阅读过许多书籍中,《战马》是我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趁着,我再次捧起…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07
  • 细米读后感800字

    珍惜自己身边的 ――读《细米》有感 这个,我读了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笔下的一本令人难以释怀的小说《细米》,它记录了主人翁由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变成一位勇敢顽强少年的成长故事。非常值得我…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91
  •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400字

    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年以来,就像春蚕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传授知识,直到最后一滴汗水抹去。把一生都奉献出来,正如蚕吐丝完了就会死;蜡燃…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9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