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小平的识人之道》有感心得体会

我们的心死了吗——读《徐小平的识人之道》有感心得体会:

起初知道徐小平是通过新浪微博,他是微博大V,和李开复一样,他在留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之所以影响大,我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徐小平的经历,他出国留学,经历了创业失败,再后来和俞敏洪、王强共同创立了新东方,取得事业成功,他的经历本身就很励志。二是徐小平在新东方期间,负责留学、签证、留学咨询,以其独到的视角,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优秀方案,很多都取得了成功,因此在留学生中很有影响力。三是新东方上市后,徐小平、王强离开新东方,创立真格基金,真格基金是有名的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很多留学归来的学子实现了创业梦想,因此在留学归来的希望创业的学子中很有影响力。

徐小平将自己在新东方提供咨询时遇到的典型案例整理后,形成了《徐小平的识人之道》这本书,这本书经过多次再版,长期占据畅销榜。书中通过典型留学咨询案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工作、留学、人生的态度。

书中有两个案例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叫罗莎,她从安徽一个非重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学的是社会学,经过“惨重”努力,付出不少关系人情,在当时获得了一个进京户口指标,在一所学校里任教。她非常卖命地工作,开始憧憬她的未来。她的未来是什么,她自己并不知道。

罗莎来北京不久,就开始来新东方报名上课,筹划留学。为了准备留学费用,她还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为此和单位领导关系搞得也不好。她去咨询徐小平,徐小平给她的建议是尽快离开这个单位,在一个现代企业里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干两年,成为行业精英,第三年开始读托福和GMAT并考一个高分,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一定会得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罗莎严格按照徐小平的建议,果断辞掉了工作,来到了一个世界行业领袖级企业,从助理开始做起,并成长为市场领域中的一个专业人士。四年后,在美国MBA帝国五个顶级商学院里,有四所大学给了她奖学金和入学资格,唯一没有给她奖学金的是斯坦福大学,但也给了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入学通知书,最终,罗莎选择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也找到很好的工作。

第二个案例的主人公叫沙枚,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英语专业,大专学历,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做厂长秘书。因工厂破产后被迫下岗,到北京一家小企业工作,一边打工一边筹备出国留学。她去向徐小平咨询,徐小平给她的建议也是辞职,去一家大企业,积累两年工作经验,然后再考托福和GMAT出国。·沙枚很犹豫是否应该辞职。在徐小平的力劝之下,沙枚辞职了。沙枚努力工作,终于不负众望在三四年内,沙枚践行徐小平的建议,最后果真拿到了到美国读MBA的签证。沙枚确实也很努力,毕业后在美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这两个案例中,罗莎和沙枚都是普通人,起点都很低,但是她们都希望自己能上一个台阶,所以都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更好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并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俞敏洪曾说过,永远不要以现在的状况看一个人的将来,除非他的心已死。罗莎和沙枚的经历,正是诠释了这句话。他们一直对现状不死心,一直在追求进步,用三四年的努力,使自己上升到另外一个平台,不得不让我佩服。在佩服的同时,我也在反思,我的心死了吗?作者:邵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84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

    【第1篇】 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个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来了吗?对,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那个羽扇纶巾…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98
  • 《优秀作文》读后感300字

     《优秀》这本书是我看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它教我如何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如何掌握写作顺序,如何使文章写得更加有意思。 这本书的主编是张丽丽。她教会了我写作,她教会了我写…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44
  • 《金蟒蛇》读后感600字

    这个,我读完了沈石溪的小说《金蟒蛇》,这本书深刻描写了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之闻的种种恩怨情仇。读完后,我心中涌起许许多多的感受,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发生在哀牢山野生动物救护站,这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21
  • 《不就是买几个汉堡嘛》读后感250字

    这个,我阅读了一本书――《不就是买几个汉堡嘛》。这是一本富有乐趣的数学课外读物珍藏本,它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数学有多么神奇,这本书让人不禁赞叹数学的博大精深,它时时刻刻围…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13
  • 推荐科普名典《大自然的文字》

    《的文字》[苏]伊林著,伊林是苏联科普作家,他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品牌,即取自伊林的著作。 “大自然的文字”从自然的语言开始,你脚下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46
  • 《北京1643(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8)》读后感_800字

    《北京1643(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8)》读后感800字 朱由检那么勤政,为何明朝还会快速灭亡?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中任何一个原因不成立,明朝可能都不会那么快灭…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