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风》读后感1000字

《望春风》读后感1000字:

忘不掉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最初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句话深深吸引着,何况作者还是著名作家格非,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是看了一会再放下,就这样轻轻浅浅的读着,这本书能激起读者回想起故乡的那时,那人,那景,心存依恋与不舍,在读到“母亲突然出现在明丽春光里,远远的向作者走来”。激起读者对逝人怀念的亲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算命先生的儿子,一个改革开放前后的村庄,一个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起伏中生存的故事,村里男女老少的命运穿插着男主人公的身世,小时候在村子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青年了离家投奔母亲,老年了,随着命运的洪流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故乡。

文中多次出现打动人的地方,直击人心,就像“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偏里赵村重新人烟凑集,牛羊满圈,四时清明,丰衣足食,我们两个人,你还有我。就是这个村庄的始祖……到了那时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各安其分,到了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将会出现在明丽的春光里,沿着风渠岸边的千年古道,远远的向我走来”。读到这里,眼泪不禁留下来,想起我童年的时光,一幕幕席卷了我整个内心,往事像电影一样重复着,开心快乐难过样样皆是经历。

望春风是一种呼唤,诗经云“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自那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的古朴人家走来,是清明细雨,还是七夕花灯,终是格非对中国乡村文明重换生机的一种期待。格非在格非笔下的村落中,鲜有对国家大家的详细描写,多是从村落小事写起,生活化,细节化,越发亲切,动人,不过,那只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场景,再见文首摘录的段落:“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一句,虽然竟是轻轻的叹息。但让我的心情起伏跌荡,久久不能平静。是呀,随着城镇的发展,乡村举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旗轰轰烈烈地朝繁华城市进发,大量壮年男女外出务工守候在故园乃老幼孤独,田园荒芜无人耕;城乡一体化而致乡村文明农业文明消失:处处公路处处改造后的人造自然其实不是真正自然,乡间美丽在于个性野性,而工业制造在于统一便捷,在整齐划一中失去了个性、舒展、……乡村文明的仪式感不在,仪式感传承的信仰不在……

随着时代不停的发展进步,我相信书里的人没有真的回到过去,也许这是人长大了以后的回想,也许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留在这片土地的想象。

当我去想象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提醒了我,推动我们生活的不是命运本身,而是有一个叫“自己”的人在操纵命运。

如果你喜欢村庄,喜欢上个世纪古老村庄与呼市,喜欢乡里充满质朴的生活,喜欢怀恋这一方故土,或许你可以看看这本书,会让你安静下来,在风里,像东南西北四处望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90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900字

    守护一生,不问西东—-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步入石窟,作别蔚蓝的天穹,光线骤然暗淡,一室寂静,佛像庄严壁画精妙,一笔一线间勾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飞天神女周身祥云…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226
  • 《个人·精神·生活》读后感1000字

    《个人·精神·生活》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主耶稣是一个谦卑的人,谦卑是祂的性情。圣经告诉我们:“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5
  • 《奔跑的女孩》读后感800字

    里,我看了一本名叫《奔跑的女孩》的书。书里面讲的是两个小女孩在体校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叫刘子佩,别人都喜欢叫她猫,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还有一个女孩叫司同,小名叫驼驼。她们两个是非…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43
  • 《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穿越历史连接未来 ――《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读后感 有一条路,穿越时空的洪流,将神秘浪漫的色彩和灿烂辉煌的文化留给后世。《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条路…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143
  • 梦想与命运——读《骆驼祥子》后感800字

    梦想与命运——读《骆驼祥子》后感800字: 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以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通过对20世纪人力车夫祥子的描写,反映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52
  • 战狼2观后感350字

    【第1篇】 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去看了电影《战狼2》。 电影讲述的是非洲国家发生战乱,男主角冷锋被卷入了这场战乱中,原本他可以安全撤离的,但他却放不下自己曾是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再次前…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