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五十年》读后感1500字

《在华五十年》读后感1500字:

我们这代人知道司徒雷登,是上学时语文课本里毛主席那句“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从此一直把他作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表看待。

今年国庆期间,在图书馆偶遇这本司徒雷登本人著述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第一反应是竟然有这么反动的书。借来读过后,发现我们因为一句话误解这位美国人太多年了。

司徒雷登出身于在华传教士家庭,本人就在中国杭州出生,幼年及青少年时期一直在中国生活学习。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会讲杭州话。

青年时期随父母回美国休假,入读家乡的中学。那段时间他颇为自卑,当地青年的沟通方式他不熟悉,自己和兄弟们因为会用筷子、会唱汉语圣歌等中国印象,成了学校里的异类。

上大学后他成长很快,学习的是神学专业,并积极参与青年传教活动,为青年牧师出国传教募捐。临近毕业,司徒雷登一度为自己的未来苦苦思索,左右为难,是留在国内做一份舒适惬意的工作,还是回到中国继续父辈们未竟的传教事业,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毕业后,他与大学好友一同爱上了自己的一对远房表妹,幸运的他们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妻子也都支持他们的传教事业。很快,司徒雷登和好友两家回到中国开始了传教工作。

再次回到中国,司徒雷登反思了早期传教工作的问题。中国老百姓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外面的世界、对洋人不了解,有偏见,觉得传教是妖术,戒备、害怕的心理居多。有些传教士自恃本国强盛,不能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国老百姓。大部分传教士传教几十年,也只有十几、几十教民皈依,里面还不乏动机不纯者,什么流浪汉、二流子,图的是吃洋人的免费午餐。

为了推动在华的传教事业,他选择先从教育入手,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开始了教学工作。在金陵神学院的日子,司徒雷登教学相长,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又增进了几分。

同时期的北平,有两所学校想要合并,需要一个校务长来主持工作。机缘巧合,司徒雷登被推荐此职。经过一番抉择后,他来到北平。新校合并并不顺利,他一边艰难调解这两所即将合并的学校,一边开始筹划将其建成一所现代的综合性大学,虽然本来是要建一所神学院的,但在当时当地,中国更需要一所综合性大学,于是基督教内容被作为一个专业纳入,入学的学生不会被强迫学习,这所学校最终被命名燕京大学。

建校初期,为了筹集充足的建校经费,司徒雷登有一半的时间在美国四处游说讲演,争取大企业的捐款支持。在国内的时间,他也积极接触地方政要,争取支持。在他的奔波努力下,各方的资金逐渐汇入燕京,并最终建成一所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书中到此重笔感谢了一个人物,傅泾波,他是司徒雷登到燕京大学任职后的私人助理。傅泾波出身满清贵族,受过高等教育,笃信基督教。·他在燕京担任司徒雷登私人助理,不收学校薪俸,仅由校方负担差旅费用。傅泾波与当时政府高官多有结交,在他的引荐下,司徒雷登一个校务长才得以接触地方政要,有机会向他们阐述办学理念,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当时燕京大学校内不少老师看不懂傅泾波与司徒雷登的关系,认为傅泾波帮助司徒雷登的目的不纯,别有用心。历史证明,傅泾波与司徒雷登的关系很纯粹。司徒雷登虽为燕京大学筹得大笔办学经费,但本人未积攒什么财产,在他晚年,妻子病逝,儿子不在身边,回到美国后罹患中风,是傅泾波一家对待亲人般将他接到家中一直照顾。

二战,日军占领北平期间,日本人怀疑司徒雷登以办学为幌子进行间谍活动,把他抓起来囚禁了好几年,直到日本投降。战后,华府考虑到司徒雷登与国民政府高层交往密切,遂委任他为新一任驻华大使。进入政界的司徒雷登与国共两党领袖均有接触,在书中也写下了自己对这些历史风云人物的看法。

自传后半部分是他作为外交官,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个人看法,述说了当时亲历国共和谈的细节等珍贵内容。

我看的这本,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目前没有再版,市面上流通的基本是二手书,价格从几十到几百都有,还有英文版的,要一千好几。作者:倔强大师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09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我采用在喜马拉雅FM上听书+重点章节阅读完成。这是一本由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完成的伦理学经典著作。说实…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41
  • 读《茶馆》有感1000字高中

    奋斗,永远的旋律 ――读 《茶馆》有感 《茶馆》, 是一部出自于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笔下的优秀话剧,曹禺先生称它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我看了之后,内心深受打动。 《…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54
  • “歪脑袋”木头桩读后感300字

    讲述了一个木头桩,骄傲无礼,目中无人。整天骂骂咧咧的,大家都不喜欢它。所以她一个也没有,它非常寂寞。但一群小姑娘改变了它,让它改掉了骄傲的坏毛病。 我们不能骄傲,因为俗话说得好“虚…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1.1K
  •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600字

    【第1篇】 今天,我和跟着玉林晚报小记者团来到神舟数码影院,观看《海蒂和》这部电影。 电影里讲的是一位从小失去父母的小女孩海蒂,跟着姨妈生活,后来,因为姨妈要到外地工作,所以把海蒂…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145
  • 战胜磨难的凯歌——读《贝多芬传》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月下的清风,悄无声息地捧起书页,和着月光,书香四溢,那段不朽的传奇,又重现在眼前…… …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46
  •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读后感500字

    《女声》杂志是民国时期由日本出资在华办的华文杂志,当时的主编是日本的田村俊子,年轻时候是日本文坛上著名的作家,之后去加拿大呆了18年,回国后正值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所以作为派遣的知…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