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比天大》读后感800字

《课比天大》读后感800字:

偶遇一本好书,如同偶遇一个人,是种缘分。看到此书是在导师办公室,于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尤其是书上水蓝色的封面流淌着四个字“课比天大”,吸引我拂去封尘,如获至宝的带去品读。大抵是做过教师,又当回学生,上课于我,贯穿了大半时光。从坐着听,到站着讲,再到坐着听,站着讲,仿佛时光狭裹着课堂伴随我的青春一路走来。所以,懂得,课程对于一个高校老师意味着什么,懂得那三尺讲台的神圣与敬重,于是从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应对。而今见到这书,倍感亲切,过去的时光总是美好的,一如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高校中,教学与科研总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到底哪个更重要似乎永远在争论不休。而这本书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高校中最大的政治就是讲好课”。老师开宗明义直指时弊。其实,耶鲁大学在百年前就给了方向,提出“课比天大”的校训。只是,有了方向,还得有方法,才走得远。如同在中学里鼓励大家志存高远,在大学中倡导学生心贵平常一样。越是饱满的麦穗总是低下头来,俞是顶级学府总是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教学是树人之功,千秋之后的事,人们总是忽略其价值。

讲课与科研,与其说是人的两条腿不可偏跛,不如说是引领学界前进的灯塔与航船。没有灯塔,无的放矢;没有航船,无法到岸。而“堂上精读几门课,馆中博览万卷书”才应该是万千学子应有的治学之道,而非争论科研与教学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云云。·退一万步,不上课,就能腾出更多时间供给优秀学术作品?不出书立说又怎会有《课比天大》这样能系统论及课程的启示之作?从古至今,人们的见识也总是螺旋上升的,这已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世界,人们就是在这种失衡与平衡的反复与摸索中前行。也许有一天,耶鲁大学也不再将“谁大谁小”作为口号时,人类才会有真正意义的进步吧。

《课比天大》是散文式论著。主题明确,故神不散。文风逸然,故形松散。学者也是血肉之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这本书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思乡之情、赤子之心、育儿之惑、怅惘之感跃然纸上。无论哪篇小文似乎都与“课”无关,而哪篇小文都情之切切,言之凿凿。用促膝反哺之态演绎生活之“课”,让人感慨,好文章总是在讲自己的故事。文/刘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19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细说三国》读后感1000字

    《细说三国》读后感1000字: 三国大概是中国最被广泛了解和讨论的题材了,解读三国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代代都有。单说普及类的书籍大多数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做以解读,或…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41
  •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读后感400字

    读《坏脾气的玛格丽特》有感 这本由美国作家托尔.赛德勒创作的小说《坏脾气的玛格丽特》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它给我带来了极大地心灵冲击。书中主要讲了一对新婚的旱獭收养了一个人类小孩―…

    读后感 2022年6月2日
    692
  • 丁克舅舅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我介绍的书是“马小跳”系列中的《丁克舅舅》,是杨红樱阿姨的作品。主要讲的是与众不同的丁克舅舅:他的头发染来染去五彩缤纷;他笔记本电脑不离手,有空就捣鼓几下;他上班的地方…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22
  • 《资治通鉴》读后感600字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时段,上起周威烈…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96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读后感_3500字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读后感3500字 我首先要发一通牢骚:现在的编者自作聪明,把胡适先生自己已经分好类,并自序的胡适文选,重新胡乱分类编辑,出版我现在读的《自由人生(中…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93
  • 读《最美好的礼物》有感

    在我读过的《小故事大智慧》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最好的礼物》让我感触最深。 这篇文章讲的是:保罗的在那天送给保罗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有一个小男孩看见了保罗的自行车,满脸羡慕的神情…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1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