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访谈实录,里面有和习近平一起插队的知青,有梁家河的村民,有当地的干部以及其他在他青年时期相知相交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描绘习近平艰苦却又满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离开北京这座大城市到陕北梁家河村庄里插队时才16岁,本该是孩子天真烂漫、坐在教室无忧无虑学习的年纪,却在陕北艰苦的环境下顶着精神上的以及身体上的双重压力。那时候的知青响应国之号召,怀着满腔热血上山下乡,等到达目的地时,还是会有茫然、失落之感。尘土飞扬、贫穷落后,眼前的情景与心中所想革命圣地,与自己的志向抱负相去甚远。习近平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就描述了知青们几年中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以及“思想关”,看似幽默诙谐的文字里却是我们想不到的艰苦。但是包括习近平在内的知青们都努力适应着新的生活,接受这样的落差。积极劳动,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习近平更是将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陕北老乡更是直言“近平这个人,心地非常善良。很仁义,在梁家河,对贫下中农,对老人、孩子、残疾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也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走进群众的生活,与众悲欢,真切了解人民群众,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富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真正站稳群众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的年纪,正是我们当代大部分青年享受高中课堂的年纪,为了大学奋斗的年纪,而现在的我们,正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学习知识,课程安排虽较满,但是也有闲暇时间供休闲娱乐,而当年的习近平的学习时间确实他挤出来的“闲暇时间”。那个时候,作为“农民”的习近平,要挣工分,挣口粮,每日白天上山劳动,在劳动休息的空档看看书,和乡亲们拉家常,日落而歇的时候,点着煤油灯,在村里的一片鼾声下常常读到深夜。·常常阅读,常常思考,也才有之后那个渊博的习近平。当年条件艰苦,习近平尚且如此,如今的我们,物质条件逐渐丰富,互联网不断发展,也很少有一书难求的情况,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岁月是艰苦的,但他依旧活出了生活的趣,并从中收获颇多。作为当代青年,也该向他学习,学习容纳知识,学习为人处世,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直面逆境,从中学习。相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21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品味生活

    品味生活  ——读《老人与海》有感   一叶扁舟,茫茫。老人划着桨,撒着网。看似老人不停地在为生活奔波,倒不如认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时,在追求生命的真谛。 …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119
  • 《温良恭俭让丛书――让》读后感800字

    《温良恭俭让丛书――让》读后感 放了,我拿着智慧的钥匙,去开启书香的大门,尽情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我手里捧着《温良恭俭让丛书――让》这本书,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之中:孔融的谦恭礼让、蔺…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98
  • 读一本好书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回到昨天。”这是…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5
  • 爱迪生读后感450字

    读《爱迪生》有感 读了《爱迪生》这本书,我知道了爱迪生是怎样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那努力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小时候并不聪明,七岁时才开…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39
  • 《学生第一》读后感1000字

    《学生第一》读后感1000字范文: 进入外国语已经一个学期了,作为一个新人,我已经积攒了一点点教学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是感性的,是不成体系的,是杂乱无章的,此时正是梳理实践经验、明确…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49
  • 读《神奇的太阳花女孩》有感500字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神奇的女孩》的书,这本书是郁雨君写的。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的珍贵。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的学生李最最,是他们班里最厉害的学生。样样精通。不管是语文…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