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谜》读后感1000字

《硅谷之谜》读后感1000字:

上周六在博库书城看书,读了一半《硅谷之谜》,这几天断断续续读完了整本书,再一次对吴军博士感到非常佩服。

《硅谷之谜》算是《浪潮之巅》的续作,主旨是分析硅谷之所以为硅谷的原因。很多人或媒体会将硅谷形成的原因归纳为“气候好”、“有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风险投资”、“政府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中Google原CEO施密特就是气候说的支持者之一。

吴军博士分别就每一个观点进行了再分析和解读,逐一否认了这些原因,并承上启下,分析了硅谷的发展和独特之处——叛逆和对叛逆的宽容、多元文化、拒绝平庸,以及硅谷的企业文化——宽容失败的文化、扁平式管理、工程师文化、不迷信权威、拥有改变世界的情怀,进而再进一步分析和对比了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将硅谷的形成归功于信息时代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我是第一次了解三论的整体概述,以下是我个人的简单理解:

控制论主要是在过程中随时根据反馈做出改变,对应于工业时代自上而下做决定的机械式思维;信息论则是引入“负熵”,因为一个不变的环境中熵只会越来越大,就像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一定要多引入新鲜血液和想法创意,不然就会走下坡路。

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信道和带宽,跨国公司的形成基础就源于带宽的扩大,比如文化传播的带宽扩大了,我们才能欣赏全世界范围内的好歌,饮食文化的带宽扩大了,我们中国人就知道了国外是吃汉堡的,也因此我们才能吃到肯德基麦当劳,信息论完美的契合了硅谷公司都是跨国公司的现象,同时对应于工业时代流水线的工作方式;

系统论则最好理解,最佳例证就是iPhone,即便iPhone并不是各项性能都是全球最佳,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手机,对应于工业时代所有零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整体的机械式思维。

《硅谷之谜》开篇前,李开复博士写的序中说,吴军博士用三论来解释硅谷的奥秘可以说颠覆了人们的普通认知,读完本书之后,确实有这种既令人惊喜又深以为然的感觉。硅谷也许是一个做事思维和做事方式偏乌托邦式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试验田吧,同时也深深觉得,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硅谷的,北上广深都不可能,就更别说杭州了。作者:活力少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24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世界最美的诗歌》读后感_1000字

    《世界最美的诗歌》读后感1000字 读后微语: 其实,这本书自己读得有些仓促与漫不经心,也许是里边的文字太过晦涩难懂,也许是自己还未达到与诗同情同心的境界,又或许是自己文化素养太拙…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19
  • 《等你回家》读后感450字

    【第1篇】 《等你回家》读后感 《等你回家》这本书中有很多场景都与我的生活相似,比如我们家也是一对姐弟,而我们姐弟也一直在等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回家,我们都有一个超能,还有多年以前在入…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377
  • 《绝非偶然》读后感_1200字

    《绝非偶然》读后感1200字 读这本书的时候巴不得快点读完,觉得太有意思了,可读完了又很不舍。时间不断流走,看到阿伦森从一个小孩变成一个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老头,既心疼他,又仿佛感受…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94
  •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读后感500字

    假期里,我读了《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感受深刻。我被书中的一个个学习故事深深吸引和打动。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方向和信念,也给了我无穷的学习动力。 其中《为什么学习》这个故事讲…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77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300字

    【第1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是由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写的,主人公托马斯(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透顶的小孩,但他在生活中却做过很多的英雄事,如法庭作证,去荒岛当海盗……汤姆・…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9
  •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45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由美国当代童书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凯特・迪卡米洛写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它荣获了“国际大奖”――“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这本书讲述了从前,有一只名叫爱德华…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