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变世界》读书笔记1000字

麦格尼格尔作为一名游戏设计师,写一本这样的书总免不了有一些自吹自擂嫌疑。书中将游戏归纳为四个主要特征,即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还是十分精炼的概括了游戏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将游戏理解成一个精心设计的激励系统,它能够最大可能的激励玩家达到某个预设的目标,或者不断去冲击这个目标。

游戏化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麦格尼格尔也同样积极尝试发掘游戏能够对生活的推进作用。不管是在线上带来的社交、进行意义的创造,还是将同样的逻辑延伸到线下,设计所谓的“平行实境游戏”对现实进行改造,我们能够看到游戏行为本身积极一面的存在。

我最大的感受在于“意义”,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有某种“意义”来进行附着,否则就难以持续,需要从庸常而杂乱的生活中将意义抽拔出来,需要某些刻意的设计。这样的一种意义系统包含类似于宗教、世俗成功、某种献身精神或者英雄主义,以传统、文化等方式渗透并支持我们的生活。游戏是一种对于意义的主动创造,它向我们证明意义并不需要有某种更广阔的内在支撑,而是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这带来第一个疑问,意义本身就是和某种更高事物绑定在一起的,比如一件事有利于社群,社群便创造某种意义给予这件事来吸引成员。而游戏的意义系统是一种技术性的设计,它并不指向另一个宏伟精神,反而在争夺它。那么我们应当允许这种意义的存在吗?在它的确为某些人的生活关注了价值的情况下?

不仅如此,游戏的“意义”并不是全然自足的,它还通向市场逻辑。当以高超的技术创造的游戏纳入市场运作的模式中,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一种畸变,本身缺乏支撑的意义内核,读后感www.simayi.net便会导向对玩家的消费进行诱导,这个时候游戏是否是在不断“衰变”之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游戏,最典型的是一些抽卡类游戏,其实都把“抽卡”作为了游戏主体,沿用了“老虎机”设计,不断进行消费诱导,而真正能够对生活产生切实改变的“游戏实践”通常并不以游戏的形式出现。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挑出商业化去看游戏,我们真正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加入游戏设计的理念,把生活编织整理成清晰的、及时反馈和令人激动的样式,这是一个给人启发的观点。事实上类似的事物本身就在各个领域已经存在,以我较为了解粉丝社群为例,这样的社群内部含有的巨大行动力和创造力,和一种以类似“游戏”的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和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目前这些社群还缺乏引导,呈现出野蛮生长的状态,但其中确实蕴含着极大的潜能。

游戏确实可以改变生活,但不是从游戏公司的视角看待游戏,而是需要将游戏教给我们的技术在其他领域进行应用,可能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改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30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爱宠大机密》观后感400字

    麦克期斯是一只宠物狗,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蹲在门口等着自己的主人回家。有一次,主人领养回来的另一只宠物狗杜克,麦克斯为了争得主人的宠爱,而想出了在家里搞破坏。麦克斯还要挟杜克,杜克表…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52
  • 《香蜜沉沉烬如霜》读后感_800字

    《香蜜沉沉烬如霜》读后感800字 大一时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再看这本书,依旧更喜欢这一本。香蜜整体语言和叙事风格都很有电线自己的特色。而三三在这点上弱得多。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53
  • 读《乌合之众》有感1500字

    读《乌合之众》有感1500字: 曾经看到一句话,人依然是改变不了我们的动物习性,即使现在是最高阶的动物。从群居迁徙到现在的群居生活。我们总是在所难免的在人群中生活。有的人,高喊孤独…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0
  • 我很重要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毕淑敏的这篇散文《我很重要》写的真的很好,每次看,每次都有深深的触动。我把感想写下来…… 当我们总在看贬自己,认为自己毫不重要的时候,毕淑敏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很重要!…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76
  • 柳林风声读后感200字

    期间,我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拿起这本书时,我被书名深深吸引住了,想必里面的故事一定很精彩吧!于是我一页一页地认真读起来。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在一片神秘的林中,生活着獾,河鼠,…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17
  • 《十架君王》读后感2000字

    《十架君王》读后感2000字: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耶稣在讲道的时候,突然房顶被人掀开一个洞,从洞中坠下一个瘫患病人。这个瘫患之人的需要是什么呢?能够站起来行走。这是他最迫切也是他最…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