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20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2000字:

文/尚清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研究的是“群体”,勒庞在本书中这样说明“群体”的定义:“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勒庞,2015:62)《乌合之众》原名《TheCrowd》,即“群体”,但译者翻译为“乌合之众”,我认为这也不妥。因为成语“乌合之众”本来是用于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显然这样的一群人只能称作“大众”,他们中的个人仍然保留了自觉的个性、也没有产生集体心理。或许译者另有意图,因为勒庞在书中说过,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充分利用大众的“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成为领袖,就可以把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集体心理的群体;但倘若方法不当,领袖也可能沦为群体所唾弃的人。大概译者的理解类似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体可以成就领袖、也可以毁掉领袖。

在读《乌合之众》期间,我欣赏了一下电影《浪潮》(德国2008年丹尼斯·甘塞尔执导电影)。在电影中,文格尔先生所领导的“浪潮”这个小群体确实与勒庞所描述的几乎相同:首先它的诞生就暗含着领袖文格尔先生的偏执与反抗意识;其次,“浪潮”群体有着很高的同质性,有着严格的群体规范,并且“他们从合作行动中获得了空前的一致与满足以及依赖感”(于志云,2013:63-64);最后他们发展出冲动、谄上欺下、缺乏责任感等特点。比如“浪潮”成员有统一的手势、着装、标志甚至思想;他们为了宣传群体标志而破坏公物;他们歧视未加入“浪潮”群体的人、试图排除异己。

在这个群体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主动放弃个性融入集体的马尔科和蒂姆、也有自我意识强烈的反抗者卡罗尔、还有清醒的旁观者莫娜和卡罗尔的妈妈。虽然最后“浪潮”群体在悲剧中解散,但那不是因为卡罗尔单薄的反抗力量和旁观者的阻拦,而是发生的血腥暴力事件使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导致了群体的消亡。电影告诉我们,独裁之下,群体的力量非常强大,但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不理性的、难以控制的,它最终会让群体走向消亡。

勒庞在《乌合之众》书中所说的“群体”并不仅仅是独裁统治下的群体,实际上在其他的群体中,由于个人的想法受到他人的想法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失去一些理性和个性,从而成为群体心理的一部分。“为了不失去群体,更为了取悦群体中的他人,他就可能扭曲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盛洪,2015:59-73)所以独裁统治下的群体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个群体之中的人完全丧失个性和理性。但是就其他常见的群体如政党、街头群体、陪审团等等而言,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保留了一定的个性,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内部人员彼此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失去部分理性。

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提倡民主。民主的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但是民主应该建立在理性之上,它不同于勒庞所说的“群体”,民主所提倡的“人民意志”是由许多“个人意志”集合而成,这些个人意志互相独立且拥有理性,“人民意志”才能拥有合法性。民主的规则是每个人的决策独立于其他人,而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决策www.simayi.net都受到其他所有人的影响。虽然群体心理是正常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不知不觉地互相影响着彼此,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尤其是恶意利用),也不能摒弃它。“群体”仍然存在,但是它们在民主的大环境下,它们的力量会被其他人的理性所控制。

在现今的时代,互联网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它拥有匿名性、互动性、群聚性、多元性(卢宁,2016:58-61),使得群体心理在这里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在微博上,明星们的粉丝之间的对骂已是司空见惯;2011年3月因日本核辐射事件而产生的抢盐风波;2010年的“江西宜黄强拆事件”经过微博超百万次的转发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事件的解决。群体心理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加强对网民们的管理与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对于网民们热议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也要理性地、妥善地解决。

“勒庞另一项颇有道理的预见是,他把群体中人描述为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十分赞同罗伯特·顿写在本书的序言之中的这句话。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出现了抖音、快手、内涵段子这一类非常低俗却受到很多人追捧的东西,这一类现象一方面是群体无意识导致的对低俗内容的瘾,另一方面是受暴利驱使的商人们不断为群体提供平庸低俗的内容。最终这样的低俗文化触犯到法律的底线之后会受到制裁,“内涵段子”被永久封停、“抖音”和“快手”也进行了相应的整改。

虽然“由于受到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局限,勒庞的群体思想中充满了对拉丁民族的不满和对保守的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民族的向往,充满了对社会主义的蔑视和恐惧”(刘佳磊,2013,70-71),而且勒庞认为妇女比男性更低级(勒庞,2015:75),但是这些奇怪的意识形态观点并不影响本书的本质:勒庞在书中将群体行为特征以及其背后的群体心理特征分析得十分深入,并且包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乌合之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它们掺杂在一起,使得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加以辨别,而且精华之处更值得仔细品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53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600字

    【第1篇】 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心有慷慨,思绪万千。 这本书谢了三种:象、猪、熊。主要介绍了“象”。作者以亲身经历的事迹来叙述,把与人之间的真情描写的淋漓尽致。第一章重…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09
  •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450字

    今天,我们讲了《我最好的》这篇课文,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文中讲了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种“猫猬兽”的并做的随堂测验,考完之后他又说这一切都是编造的,告诉学生们不要迷信权威。 …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96
  • 吹牛大王历险记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我的家里有一个高高的大书架,上面有一大盆碧绿的吊兰,长长的垂下,像绿色的瀑布,厚实的木板上,一层一层放满了书,这是我的宝库。让我找寻最爱的书,很简单,用手一指就可以了―…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85
  • 喜欢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听说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喜欢》。编者刘绪源,他以“喜欢”为主题,选编了多位作家的多篇…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40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六年级

    【第1篇】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我知道了盲人是那么希望得到光明,他们是那么痛苦,永远只能在黑暗的深渊中挣扎。 海伦小时候因生一场大病,从此成了盲人,脾气十分暴躁,可是安妮这…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20
  • 和时间赛跑—读《匆匆》有感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一篇题目叫《匆匆》的课文。虽然文章不是很长。但读起来很亲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新感受。   这是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形容时间永远不会停留在那里,它会无时无刻与我们…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1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