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小镇阿拉卡塔卡。8岁前,马尔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经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外祖母是一个勤劳的农妇,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欲望,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作者:Ellie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56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阅读《史记》读后感400字

    阅读《史记》读后感400字: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纪传体史书。上至古代传说黃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用,时14年,才得以完成…… 出自《史记·七十…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15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我对哲学没兴趣,我原以为我不懂哲学。看完这本简史后,我才发现原来里面的东西80%的我都略懂。文中提到的孔子、老子、…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0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及读后感书评

    傅雷家书读后感书评300字: 《傅雷家书》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就是我近日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傅雷家书由上百封书信构成,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双…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19
  • 我变成了巨人——《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600字

    我变成了巨人——《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600字: 这周,作家杨鹏来我们学校啦!早就听说杨鹏写的很多科幻小说很有名,比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我变成了恐龙》&…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0
  •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44
  • 《蛋壳里出来的奶奶》读后感550字

    《蛋壳里出来的》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名叫埃利亚斯的小男孩,他刚满七岁,有一个公主似的和一个会设计电脑游戏的,们都很羡慕他,可他觉得一点都不好,因为他的整天就知道看皇宫录像,只会忙着设计…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