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坐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张耒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夜坐译文及注释

夜坐译文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

夜坐注释

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

庭户:庭院。

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清:清冷、萧瑟。

真:一作“直”。甘:甘心。衰谢:衰落凋零。

尚:还,仍。

夜坐赏析

这首七绝是秋夜即景咏怀诗,诗人通过咏不甘凋零的梧桐来寄托自己倔傲的心志。首二句写庭院无人,月色光明,夜霜将降,空气清冷,不但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氛围的沉寂凄清,而且烘托出诗人“夜坐”时孤寂的心境。后两句笔锋振起,赞美庭院中不甘凋败衰谢的梧桐,其中一个“真”字充满了诗人无限钦佩之情。结句具体地描绘出梧桐秋残之叶迎风抖擞的姿态。小诗寄寓了诗人不甘寂寞、积极人世、老而弥坚的自强精神,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是一首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好诗。此诗用词浅显平易却寓意深切。

“庭户无人秋月明”,紧扣诗题“夜坐”二字,交代了环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难以成眠,独坐月下,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渊明“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明澈淡远之境,可是韵味迥然不同。“庭户无人”四字,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

“夜霜欲落气先清”,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的细腻与准确。清秋之夜,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欲”字。气清才显月明,月明益见气清,两者互为因果。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逗引诗人心驰神往。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两句是写这时,诗人独坐室内,静听秋声,不免神驰千里,情骛八极。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生命力,从而心灵受到震动,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当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铮铮有声,多么扣入心弦。“尚”字紧扣上句而来,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杜诗纬》也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张耒的这首诗就有意境深远的妙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劝学》《师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2
  • 观潮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观潮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你找到资料了吗?那么,关于观潮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介绍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一起来看看吧!   翻译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0
  • 应科目时与人书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坟,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45
  • 西江月(寿游侍郎)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某恭审某官瑞纪门弧,辉增从从。适逢八帙,共庆千秋。挂神虎之冠,未酬雅志;叶非熊之卜,会有好音。某受知最深,赞喜尤剧。康宁富寿,公其五福…

    古诗文 2020年5月26日
    640
  • 秋重

       秋重 凉风鱼肚白,被窝暖梦怀。 方知秋已重,山下屏风中。 衿衿远程人,悠悠书生涯。 终有尽时日,红盖到白首。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87
  • 《论语》的文言文练习题

    《论语》的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