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鄂州南楼书事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黄庭坚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鄂州南楼书事译文及注释

鄂州南楼书事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鄂州南楼书事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37
  • 父善游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660
  •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57
  • 千轴不如一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千轴不如一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⑧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104
  • 《鹊桥仙·华灯纵博》翻译及赏析

      《鹊桥仙·华灯纵博》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9
  •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翻译与赏析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