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子夜吴歌·夏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夏歌译文及注释

子夜吴歌·夏歌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子夜吴歌·夏歌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子夜吴歌·夏歌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4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玉兰寄夫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注释:   ⑴妾:旧时女子自称。   ⑵吴:指江苏一带。   译文:   你守卫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6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意思及鉴赏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大意: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这两句是说,春日良宵,实在太短,太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88
  • 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翻译赏析

      《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   《马嵬二首》是唐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1
  • “高克恭,字彦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0
  • 苦热――白居易诗词全集

    苦热 [唐] 白居易 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 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 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 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74
  • 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