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怨/伊州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金昌绪〔唐代〕

作者:金昌绪 朝代:〔唐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 伊州歌译文及注释

春怨 / 伊州歌译文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春怨 / 伊州歌注释

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称。

莫:不。

春怨 / 伊州歌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77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荆轲歌 / 渡易水歌

    荆轲歌 / 渡易水歌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风…

    古诗文 2016年5月26日
    1.5K
  • 《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方山子传》翻译,欢迎阅读。   《方山子…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1
  • 工之侨献琴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665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的诗意: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这两句是说,我虽知你不守礼法,但感谢你的深情厚意,把可爱的明珠系在我的红罗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9
  • 《百家姓.狄》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狄》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狄」源出 ;   一﹕以国为氏。 据《广韶》载, 周文王之舅父为孝伯, 又称为考伯, 本为姜姓参卢氏。 成王;分封孝伯于狄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5
  •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