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寄人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张泌

作者:张泌 朝代:〔唐代〕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译文及注释

寄人译文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寄人注释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

“多情”句:指梦后所见。

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寄人赏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别梦依依到谢家”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小廊回合曲阑斜”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92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的意思:这两句是感慨诸葛亮一生辛苦,空建大业,遇到昏王刘禅,终丧其国——诸葛亮白白辅佐和开导他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0
  •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朝代:唐代 作者:薛昭蕴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缓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33
  •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54
  • 双调水仙子自足赏析

      【原文】   双调·水仙子·自足(杏花村里旧生涯)   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   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   客到家常饭,僧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27
  •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0
  • 宜男草

    篱菊滩芦被霜后。袅长风、万重高柳。天为谁、展尽湖光渺渺。应为我、扁舟入手。 橘中曾醉洞庭酒。辗云涛、挂帆南斗。追旧游、不减商山杳杳。犹有人、能相记否。 赏析此调前后段第三句俱九字,…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