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读后感3000字

应在黑暗中屹立不倒

――读《羊脂球》有感

你有没有目睹她那鲜艳美丽的脸庞、绝佳迷人的风姿?

你有没有感受她那纯洁善良、坚贞爱国的耀眼灵魂?

你有没有听见她那深谙无道现实、人性冷漠的低低的呜咽声?

在普法战争的硝烟下,这个女子深受折磨,一生凄凉。

――题记

小学将近时,语文向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名很是新奇,便买下来读了。记得半天才读懂羊脂球的身份,那时尚还很清涩,许多地方没读懂的也没细究,便囫囵地读完了,只觉得女主人公实在可怜可悯,很为她鸣不平。

普法战争下,法国于这年被普鲁士人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这年的似乎格外的凄冷。与此同时,一辆驶向避难港口的马车上坐着10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法国人,他们当中有商人、议员、修女、民主党人士、伯爵,还有几位太太。最引人目光的是一位被称作妓女的人,由于她丰腴的圆滚滚的身材,故被人叫做“羊脂球”,真是个恰如其分的浑名。当她乘上马车时,那几位太太总要议论上几句,当她们看到羊脂球带了食物时,又适时地闭嘴了。故事的高潮是这群人在旅馆被一个普鲁士大兵扣下来的时候,大兵对羊脂球提出了令人耻辱的要求,羊脂球起初是实实切切的愤怒与不容商议的拒绝,但她遭到了她的同伴,这群乌合之众的道德绑架,这群高傲的冷血矮下身段请求羊脂球的同意――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如果羊脂球一直不同意,他们就会被一直扣在这。这位胖姑娘最终同意了,这些个绅士、女士们终于放下心来。第二天一早,他们又一次登上了避难的马车,这次换羊脂球没有准备食物了,她看向周围这些个衣冠禽兽,丝毫没有意思将食物分给这个才救了他们所有人的姑娘。这个姑娘惊呆了,她又气又悲,但她只能在这些人的冷漠中默默地强忍泪水,止不住地抽噎着。

这个重读此书,感受已经是大不相同,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都令我看得入迷。莫泊桑先生不愧为短篇小说大师,他在书中所进行的心理探索和心灵的挖掘,仿佛力透纸背,让我有了一种崭新的体会,心中暗暗发冷,冷的是这黑暗的、泯灭人性的社会。

你看得到吗?那几位正派女人正窃窃私语着什么“公众的耻辱”之类的话时,眼中迸发的是小资产阶级那酸臭的、晦暗的光;而羊脂球猛然抬起的大胆而极富挑衅的目光背后是她不容侵犯的尊严,无关身份。

你看得到吗?当饿了一天的先生和太太们看到羊脂球拿出了美味的食物时,他们恨不得杀了羊脂球,把她和食物一把扔下车去,然而当羊脂球将食物递上时,他们绝无法拒绝,这群人啊,怎会拒绝利益呢?我看见羊脂球她犹豫了好几次,可她还是给了。我觉得她递过去的更是一份赤诚的热心――“您要不要来点儿,先生?”

你看得到吗?当羊脂球满脸气得通红地拒绝普鲁士大兵野蛮、卑鄙的要求时,周围人那充满同情和爱怜的神情,只是短短一瞬,许是他们一时忘了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令他们无比嫌恶的妓女。因为一夜之后,这样无耻之徒心中居然想得为什么羊脂球夜里没能给大家一个惊喜,让大家第二天好走。他们觉得这样对羊脂球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他们的想法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这群人的自私自利与卑劣无耻。我想羊脂球那“绝不同意”的严正用语,不仅对自己尊严的维护,更是对这个侵犯了自己国家的士兵的无比憎恨,她骨子里拥有着爱国主义高度的廉耻心,可这并不能唤醒她面前这些人早已微弱的自尊心。

你看得到吗?当他们再次登上马车时,从一开始所有人的冷漠与疏离,恨不得对这个“不干净”的女人避而远之,到后来无一人愿分享给这位可怜的姑娘一点食物,这位胖姑娘的怒气与泪水交织,嘴里不时蹦出一两声没忍住的呜咽声。“她感到耻辱,所以哭了。”一位太太说道,默默地哭了。她是感到耻辱吗?我无法想象这位太太是如何说出口的。于此,我看到了羊脂球的愤恨与绝望,也看见了这位太太像极了市井小民的泼妇性格。

羊脂球,这位美丽的小姐!隔着一个世纪的门槛,我看懂了她的一生。最初的时候,我觉得她的鼻子漂亮而高挺,可后来总觉得越发地扁了。你想,这四周都是黑洞洞的,她看不见,如何能不碰壁呢?这碰得壁多了,鼻子就扁了。我们从现在远观她凄凉的一生,从不会觉得她肮脏,且她在精神上比那些先生、太太们要高洁得多,她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善良的为人、大方的性格、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都令我深感钦佩。美丽的小姐,不必气闷、不必悲伤,不值得啊!不值得!

鲁迅先生曾言:“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来,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在那个捧高踩低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一张名为“腐败”的面具,鲜少有像羊脂球这样的人,但最后的结局不是被腐染了就是被扼杀了。羊脂球就像一抹阳光,而这一抹阳光也要被抹去了。这个社会越来越黑暗,人性的丑陋却显现出来,那些所谓绅士、贵族夫人们,不过是披着文明皮鞋的野兽,当利益散去,他们不会去看羊脂球一眼,也不会想到她。在战争的硝烟下,谁不是受害者,只是这些人大多都失去了本心,变得丑陋、罪恶、酸臭,着脂球不过是他们献给这个吃人社会的祭品罢了。

作者并没有续写着脂球的结局,而是留给了读者狭长的想象空间。我想,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若这位胖姑娘能坚持善良的本性,勇敢地活着,勇敢地向前,她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航向标,迎来自己的。

再回首此书,感悟实在颇深。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大家都讲和谐友好、公平自由,但即便如此,人生不会一直顺风顺水。《羊脂球》教会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学会在黑暗中屹立不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517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纳兰词》读后感800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读《纳兰词》有感 有个地方,有梦不尽的,英红柳绿,更有望不断的轻烟袅袅,流水人家。那个地方到处是温婉的山,柔情的水,红墙黛瓦,乌蓬歌远。云雾悠悠…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02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_700字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700字 真是黑白颠倒啊,困而不寐…… 前几天和老爸讨论我目前的这个“五年规划”,他说你胆儿肥的是在效仿国家政策吧,我说还真是,知女莫如父,一个人不管他…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2
  • 《在捕象在陷阱里》读后感400字

    我是一个爱好阅读小说的人,尤其喜欢沈石溪的小说。他的小说自成风格:贴近自然、借说明一个道理,而且富有哲理。这次《在捕象在陷阱里》一文刚出版,我立即就读了。读了之后,我感触颇深。 《…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175
  • 《鲁迅与萧红》读后感_700字

    《鲁迅与萧红》读后感700字 我常会嫉妒那些真正和鲁迅认识的人,同时又讨厌他们,他们的回忆文字很少关于鲁迅的细节,或者描写得一点都不好――除了几篇极稀罕的几篇,譬如萧红女士的回忆。…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45
  • 《金色年代》读后感500字

    《金色年代》这本书讲的是劳拉外出教书的经历。故事是这样的: 劳拉的玛丽失明了,家里人想让她去上盲人,但是全家人交不起学费,16岁的劳拉只好外出教书。 读到这里我非常好奇,也有点儿为…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06
  • 《绽放生命之美》读后感600字

    《绽放生命之美》读后感600字! 最近利用休息时间,将单位前不久发给女职工的一本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读物——《绽放生命之美》读完了,觉得还不错,就迫不及待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次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