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落红楼

几世情债,几世风流,多少痴梦?尽付红楼,尽付于那似海深宅。 ――题记

我在里读了名著《红楼梦》 ,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红粉丽人的香消玉陨感到心酸。 深夜,再次翻开这本书,将自己沉醉于书中那纸醉金迷的世界,我仿佛在朦胧中醉了,醉的深了,醉里几世轮回,仿佛置身其中。

忆黛玉

朦胧之中,走来一位柔弱的女子,风吹起她的发梢,带着几分感伤。你一定早已猜到,她便是林黛玉了吧。她从出生,进入贾府,再到与宝玉相爱,最后到死去,她的眼泪从未断过。她是眼泪的化身,她是多愁的别名,她是玉带林中挂,她是弱不经风花。幼丧父母、寄人篱下的命运在她的内心结成解不开的隐痛;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只是愈衬出她心里的孤寂;别人家的笑语温情,却又加重了她心里的悲酸。她对宝玉芳心已久,但最终抱憾终身。

千年绛珠,降临人世,只为报那滴水之恩,却因此流尽此生的泪。回首红楼,梦兮,忧兮,叹兮。

思宝玉

衔玉而生的宝玉聪颖灵秀,他尊重女性,崇尚自由,对封建社会的控制极度不满。身在贵族大家庭中,他却和丫鬟们相处的就和兄弟姐妹一样,丫鬟们真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他死心塌地的爱着林妹妹,矢志不渝却以失败告终。

一边是绝世佳人,一边是翩翩少年;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博学多才;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时时为她牵肠挂肚。

品宝钗

她,一个富有心机的女子,好似一株出水的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心思灵巧,用她独特洞明的眼光看着这个繁荣沉辱的世界,但她并不像林黛玉那样流于外表,只是埋藏于心底,因此她深得大家喜爱。 但她也没有逃过悲伤的命运,她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贾宝玉。当宝钗看着宝玉为别人忧伤心碎、日渐消瘦时,她又是何等的凄哀。终究宝玉因看破红尘而出家,而她,则独自留下,流泪悲伤。

闭上眼,合上书,我的眼角禁不住泪水的肆意漫延。自古多少的爱恨离愁,自古多少的悲情恨意,任留下多少的泪水,亦无法掩饰伤感的情愁。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一梦。一部红楼,有作者多少自伤。情痴抱恨长,是一个家族的兴亡血泪;无材补苍天,是眼看大厦之倾的无可奈何。唐太宗一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谁知千年后,一部红楼亦道尽兴替。隐隐约约中,亦读出多少堂堂须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画美眷都被裹挟其中。飞鸟各投林,一番梦幻之后的“假语村言”寄托着多少真挚的哀思!隐卷长叹。

红楼万象,一路走来是师,又是友,风光霁月,山高水长。

《红楼梦》,一本好书,一段情愁,一席好梦……

成长的路上,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528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阿利的红斗篷》读后感300字

    牧羊人阿利有一件又破又旧的斗篷,每一个人见到他都说:“可怜的阿利,他实在需要一件新斗篷了。” 阿利有一群胖胖的羊,到了,阿利就把羊身上的毛剪下来,洗干净再用刷子给羊毛梳直,然后把毛…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67
  • 《童心城堡》读后感800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随着我们的长大, 对童年的记忆,对童年的梦想,对童年的回忆,恐怕已经渐渐地淡忘……但看到这一本书,总能想起小时侯童年生活的一点一滴,就像自己也进入了书中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10
  • 《内心的羁绊》读后感600字

    人生的旅程上,总会有数不尽的分岔口,合适的选择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文中的猎人独自在冰天雪地中狩猎,在追踪猎物时停留在冰封的河面上,内心的恐惧使他不敢向前,直到他发现冰面的厚度足以令…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122
  •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600字

    还是在小学时,就听给我讲起过清朝历史中的“甲午战争”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于受年龄限制,当时的我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憎恶之情不是很深。今天上午,我看完电影《甲午战》,重温了那段…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70
  • 狼牙山五壮士

    【第1篇】 心 中 的 壮 士 ――观《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壮士”是英雄不屈不饶、敢于牺牲的代名词,那5位双手粘满鬼子鲜血的英雄们,只有这威武雄壮的字眼才能配得上他们。 他们生陷…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228
  •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400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分别尝到“酸甜苦辣”。酸代表辛酸,甜代表幸福,苦和辣则分别代表着痛苦和感动。而读了《成长的滋味》这本书,你将会更加有收获。 《成长的滋味》是一本散文收集册,方卫…

    读后感 2022年5月29日
    1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