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

《哈姆雷特》这部悲剧创作于1602年,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宫廷故事,这部戏剧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最终中箭而亡的故事,因其独特的悲剧色彩和反应的时代精神,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

有人说,哈姆雷特的悲剧来源于性格的悲剧。前期他的思想是乐观的,向上的,对人类未来有美好的向往。他作为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王子,本该衣食无忧的度过一生,然而突然离世,匆匆改嫁打破了善与恶表面上的平衡。哈姆莱特与鬼魂的对话则是故事的又一个转折点,也是悲剧的爆发点。哈姆莱特得知了父亲被残害的真相,这个真相使他更为痛苦和失望,也使哈姆雷特意识到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得不堪一击,在复仇这一主题还未展现之前,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已经带上了悲剧的色彩。

哈姆莱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人文主义者,他悲悯一切的不公,仇视一切恶,或者说,仇视那些他认为恶的事物。他坚守自己的原则,或许在他选择不再安分守己做个王子,对叔叔的行径没有视若无睹的时候,一切悲剧就已经拉开帷幕。但哈姆雷特的复仇与雷欧提斯近乎疯狂的复仇不同,或许是受父亲性格的影响,父亲认为“无论你怎样进行复仇,你的行事必须光明磊落”。哈姆莱特在巨大的仇恨下,伴随着忧郁和痛苦,仍然可以紧张地思考,理性地制定计划。他懂得思考的重要性,在思考中他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善与恶,因而这种复仇也将对当时社会的恶发起挑战。

书中多处用小人物的语言来反讽当时社会畸形的价值观,比如“用说谎的钓饵,可以把事实的真相诱上你的钓钩”“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来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欲望充斥人心,克劳狄斯因为权力和地位谋害了自己的;王后因为欲望委身于新王;哈姆雷特的友人也会因为金钱的诱惑背叛曾经的;人人对权力趋之若鹜,“用葬礼中剩下的残羹宴请婚宴上的宾客”,趋炎附势已成常态。因而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并非单纯的理想主义的化身,而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哈姆莱特的悲剧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一类人的悲剧,即封建社会下少数先进者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悲剧,具有时代精神。

《哈姆雷特》作为一部剧本形式的文字体现形式,它的魅力在于把情绪留白给观众,让人们可以在独异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直观地感受被撕裂的悲剧。“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你看”,我们需要悲剧带来的反思,也需要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带来的矛盾与冲击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529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十五岁的小船长》有感800字

    窗外,窗内,点点香,内心的一点一滴在钢琴下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充满香的空气里,任它到处宣泄,让它随风飘扬。 我本就不是个优雅从容的人。随手从琴房里拿起一本书向小院走去,拿起的那…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140
  • 鸡毛信读后感600字

    读《鸡毛信》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一遍地读了《鸡毛信》这篇文章,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海娃的英雄事迹。我深深地被机智,勇敢的海娃所吸引,被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文章讲…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15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500字

    持之以恒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在广德太极洞深处,有一块大岩石,已经被洞水滴穿,这么坚硬的岩石是怎么被洞水滴穿了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缓缓地不停地滴落下来,而且…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87
  • 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00字

    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00字: 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因为人在接受刺激和给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属于人的自由选择:自我意识,想象空间,良知和自由意志。这是一本非常非常著名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9
  • 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们的童年是五彩斑斓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谁曾想过在20世纪的美国有这样一个人。 海伦・凯勒在1880年6月27日的亚拉巴马州塔…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475
  • 《白雾》读后感1500字

    白雾般的乡愁 “弥漫在心中那团浓浓的白雾,是我心中永远不老的乡愁。”这句话是我在《白雾》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小说的主人公冬冬在那年深秋开始了一段心灵的旅程,而我在十三岁的,看完这本书…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