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那些坑爹的读后感,你写过没有?

小学时那些坑爹的读后感,你写过没有?

小学生语文课,有一种著名的大杀器,名叫“读后感”。

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绝不可能白让你读,一定要写“读后感”。

学校组织浩浩荡荡去看电影,虽然不需要买票,但也不让你白看,一定要写“观后感”。

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到野外吃个饭,唱唱歌,绝不可能白玩,回来一定要写“游后感”。

……

甚至贫道还写过大扫除的“扫后感”、运动会的“参后感”……那个时候,看书读文章,贫道是不怵的;看电影、郊游,也挺好玩,只是最烦的是一回来,这种“某后感”就如影随形的跟上来。

有时候还是长线的,例如放假前,老师总要布置:“暑假任选一本书,写成读后感。”

这个命令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大难题。在朋友圈里,贫道还算是一个读《西游记》比较多的人。然而贫道小学时读《西游记》,却偏偏一篇读后感都没有写过,因为实在写不出。贫道小时候看《西游记》是这样的:

翻到车迟国,孙悟空给三位大仙撒了一泡尿。

哈哈,哈哈,撒尿,撒尿!

于是乐上一整天。

翻到狮驼岭,孙悟空在狮子精心肝上拴了一根绳子,小妖说他在放风筝。

哈哈,哈哈,风筝,风筝!

于是又乐上一整天。

贫道的暑假,就是在这样整天整天的傻乐中度过的。

然而,这种傻乐是没法写成读后感的!总不能在作文本上写“撒尿,哈哈。风筝,哈哈”吧?

有一次,老师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并且要求写读后感。最后的成品,一定要这样写,一定是分三段:

  • 今天,我读了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点题)。

  •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寒冬的深夜还在卖火柴,富人家里烧了火炉,飘着烤鹅的香味,然而她最后在街头被冻死了。死前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带她去了天堂。(简要介绍情节)

  •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的作品(这句一般是老师提示的),其实资本主义社会哪里有天堂?看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这句话一定要说到)。如果她能够生活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句话也不知从哪学来的),那就不会死了(这句其实才是孩子的文笔)。而我们更应该珍惜……感谢……为……而奋斗blalala……

这样才算作一篇结构完整、语言合格、思想健康的读后感。假如实在无“感”,那就大段大段介绍原作内容,字数凑得差不多了,最后来一句“这篇文章(这本书)是多么有意义啊”。

小学时那些坑爹的读后感,你写过没有?

其实贫道小时候更对“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感兴趣,以至于记到今天。去年到吉林长春,当地朋友请我们吃了烤大鹅,贫道脑子里的第一句话就是“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唤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啊!

于是10岁那年,贫道竟然真的这样作死地写了:“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里面的烤鹅很好吃……”

于是老师的眼镜后面,就射出犀利的目光来,用蘸水钢笔批下一行血红的字:“跑题,重写!”

你应该读到小女孩的苦难,资本主义的黑暗,你你你……竟然羡慕资本家的烤大鹅!

but……你不是让我写读后感吗?老子读出什么感就写什么感(不过都说同龄的孩子,小女孩总是比小男孩成熟,所以班上的女孩子,特别会写这种同情小女孩的读后感,而我只记得喷香烤鹅的香味),你指定的安徒生,又没有写《西游记》,怎么能算我跑题!你要是非得让我读出同情小女孩来,那是你的感不是我的感好不好!

贫道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不善写文章的人,但从10岁起,就对这种不让说真话的读后感,充满了怀疑。

真正名家的读后感

长大之后,读到了许多名家的著作,发现他们一样写读后感。而且绝不是刚才说的三段式。

比如,这是理科男沈括的读后感:

  • 杜甫《武侯庙柏》(即《古柏行》)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防风氏身广九亩,长三丈,姬室亩广六尺,九亩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耳。此亦文章之病也。

沈括就是这种讨厌的理科男,人家写诗写文章明明是夸张,他偏偏给人用数学来算实际的可能性。说杜甫写的古柏,直径7尺,高2000尺,这岂不太细长了?《史记》里的防风氏,高三丈,身子占九亩地,这不是一个饼么!

这放在今天的语文老师来看,当然是跑题!甚至根本就没上道!

第一:太片面。应该把握全诗,不能就看到一句两句。致使全文太短促。

第二:思想不健康,不能吹毛求疵地去挑伟大诗人的毛病。读后感要以正面、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

第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第四:只满足于就诗论诗,没能密切联系实际。

范文:读杜甫的诗,应该这样写才对:

  • 今天我读了《古柏行》,这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采用比兴体,借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称赞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借以抒发了自己愿意报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比喻精当,语多双关,寄意深远,是咏物诗的名篇。我们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大宋王朝,抚今追昔,更应该学习诸葛亮的忠诚精神,珍惜和理解今天英明的人才政策,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做一株有用的“古柏”!

但人家沈括觉得好玩啊。你看,麻杆一样比例的大树,身子像个大饼的怪人,多好玩多好玩啊。你能听到沈括的坏笑。而后面这篇读后感,不就是谁写都这么两句的大路货么!

又比如,这是文科男钱钟书的读后感:

  • 《西游记》银角大王叫挂起影神图来,八戒看见大惊道:“怪道这些时没精神哩,原来是他把我的影神传将来也。”……人类学家记原始民族畏惧摄影,非洲班图族谓照相乃剥去灵魂之外罩,颇可连类。

这是跨度多么大的联想,而又如此合情合理!我们可以不同意那个姓沈的理科男,也可以不同意那个姓钱的文科男,但是,他们写的,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独到的观点。而且,他们并不局限于杜甫的诗和银角大王的故事,而是善于引用其他类似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观点。

而且,严格来说,这些其实是读书笔记,关于知识的读书笔记——而我们去翻古代文学家的文集,正经八百的“读后感”其实并不多。就算有,也大多是这样的一条条的知识性的读书笔记。结构完整、论点鲜明、层次清晰、以正
面积极的内容为主、“800字以上”的就更稀缺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真正的名家,更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些积累和观察的结果,往往并不带什么倾向性,只是做了他们思想的基石了。一座大厦,永远是基石的数量远远大于房顶的!

而语文老师,反倒喜欢蹦到房顶,天天教学生“立论”,甚至教学生怎么去“感”——说到底就是恨不得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学生写作文。然而所谓的“立论”或“感”,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做支撑,势必空洞无物或者鹦鹉学舌!

没有基石就学搭房子,顶多就是支个帐篷。而纯用石块,照样能堆出流芳千古的金字塔和万里长城!

所以说,不重视阅读的基石,而抱着训练写作文的目的去写“读后感”,岂不是偏离了读后感的本义了么!这是语文课对“读后感”的第一层背叛。

“孙悟空和变形金刚谁厉害”绝不是无聊的问题

写读后感的形式,往往是要求看一本书或读一篇文章,就写一篇。像例行公事一样。其实这也是大可不必的事。因为这样缺少了综合思考的过程,而显得过于功利。

贫道小时候,最讨厌长辈晚饭的时候问:“今天上学学到了什么东西呀,有什么进步呀。”你说有进步吧,可又说不上来什么进步。你说没进步吧,必然招来语重心长的教育。上学可不就是一天天这么过来的么?哪能每天都体会到进步?我是上学去了,不是体会进步去了好不好!

读书也是一样,不是说读一本书,就得有什么收获。这实在是太过功利的想法。

所以,也许我们看了十本书,可以写十篇读后感,但并不是一本书一定对应一篇这么死性。又有人说“一本书的读后感还写不好,如何能从多本书中综合来写”,这也是死性。七八岁的孩子就知道比较孙悟空和变形金刚谁厉害,他如何不能从多本书中提炼归纳知识!而贫道从来都认为:能问出“孙悟空和变形金刚谁厉害”的孩子,决不比写出“从安徒生童话中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孩子差!因为前者懂得归纳,懂得比较,懂得通贯,懂得连类而及,懂得发现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比起后者来,前者更是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而后者如果是发自诚意的,可以算一种情怀,情怀是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做支撑的。责成千万个孩子都这样写,无疑是在“灌输”情怀。而硬灌的“情怀”,就像硬煽的情一样,是起而不坚,坚而不久的!

从网上的各种讨论看,这年头,思维能力比所谓的情怀更重要。因为多数人表现的“情怀”,其实不如说是跟着社会情绪或引导者在学舌。而真正通过认真搜集、掌握、分析材料,而理性表达出自己态度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种一书一感的形式,极容易把孩子的思维割裂开来。使孩子只能按着原著的逻辑、原著的内容去钻窟窿打洞地寻找“有意义”的话题,而认为这部书、这篇文章之外的知识,与我无关。所以,永远出不了原著的范围——老实说,今天很多在网上就情节讲情节地讲四大名著的文章,就是这种读后感的高级形式。

事实上,钱钟书小时候的问题:为什么关公进了《隋唐演义》就打不过李元霸,李元霸进了《西游记》就打不过孙悟空?这些和他《管锥编》里旁征博引、贯通中西的做派,实在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从相似材料的类比中发现普遍规律,这正是治学的通例!

每个孩子都有欣赏能力,只是……

贫道因烤鹅事件受了打击之后,很长一段,不愿看安徒生的童话,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己去翻了翻安徒生的集子——记得还是绿色封面一小薄本一小薄本的。这些都是课本里没有的,没有什么人帮我分析过深刻内涵的,比如《夜莺》、《光荣的荆棘路》、《小意达的花儿》、《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旅伴》、《鹳鸟》……这些相对偏僻一点的故事,都没有被我的老师们拿出来分析过。然而贫道一样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于是发现,安徒生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我也并不是一个毫无欣赏能力的孩子!但,为什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麻木呢?

小学时那些坑爹的读后感,你写过没有?

(贫道小时候读的就是这一版《安徒生童话》)

恐怕原因就在于,有些先入为主的东西,企图提前进入我们的头脑,主宰我们的阅读!

他们并不关心,这些东西,是不是一个孩子真正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取的;他们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忠诚地复述他们的套路,遵循着他们的方向!

所以,他们很想向每个孩子索取“读后感”!同时,或有意或无意地暗示教育:标准的读后感该是什么样子。于是,把阅读——这件很私人化的事,通过“读后感”,变成一件可以公开评判,具备普遍标准的程式!

这是对“读后感”的第二层背叛。与其说是“读后感”,不如说是“思想汇报”!

当我们的思想被某些规定的套路主宰了之后,肯定只会关心“烤鹅的香味”了!一篇篇好端端的文章,就被“读后感”这样的大杀器破坏了气氛,变得不好玩了。这就像我们看球,假如错过了直播,也不愿先知道比分,而是把录播当直播看一遍,这样才有乐趣。如果有人竟敢先和我剧透比分,那必然是找挨削!

看球如此,读书也是一样。

于是,大概从五六年级开始,我就在阅读名著原文之前,拒绝在课堂上记录任何老师要求背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拒绝看任何导读或介绍、分析、评论——不是始终不看,而是把这些内容放在充分的阅读之后,以与自己的阅读感受相印证。而且,从不要求一定要有什么收获。有热闹就看热闹,没热闹就翻一翻。

当然,这样读书,更多的时候是囫囵吞枣,懵懵懂懂。最后也多数也写不出像样的读后感。多数也是看了分析评论才能更懂。学霸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也很难插上话。

然而,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吃到的初乳是原著,而不是乱七八糟的奶粉。看不懂也不抱怨自己欣赏能力差,因为很可能还没有到那个份上,或者调性本来就不符。无论如何,有一点是一定要坚持的:

一定要自己吃新出炉的饭菜,而不是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因为这样,我们的头脑的底色,是由各种实实在在的名著打底的。而不是由一些虚头巴脑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分析导读评论打底的!

如果是前者,即便理解错了,理解浅了,也很容易纠正、深化。平时它们作为一份“无感”的知识经历,静静地躺在头脑里。当阅历或机缘到了之后,必然会激活,依旧变成活跃的知识;如果是后者,很可能,是决定你一辈子思维高度的底色。因为你不是吃真正的饭菜长大的,而永远在吃着别人嚼过的一坨坨唾液和食物糜状混合物。当肚子里一半都是别人的唾液的时候,还以为那是上天恩赐的美味!

【欢迎关注贫道微信公号 仙儿(xianer-xianer),查看往期全部内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74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米兰的秘密花园》读后感700字

    《米兰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在这本书里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却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礼貌。接下来让我带你走进这本书–《米兰的秘密》。 每一个周末…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22
  • 观《长江7号—-7仔爱地球》有感600字

    昨天下午,带我去世贸广场看电影。在的极力推荐下,我们选择了刚上映的《7号》动画版——7仔爱地球。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告诉人们环保的重要性,告诉人们环保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107
  • 《管好自己就能飞》读后感800字

    自从我读了吴牧天的《管好自己就能飞》这本书以后,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在这本书里,他教会了我们如何自主学习管理,这是作者写的他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是一本有故事有哲理的好书,我非常喜…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325
  • 生命如种子——读《种子的萌发》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7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朋友,生命几何?有人言生命如蜡烛,亦有人说生命彷佛不断沏稀的茶,也有人说生命像淡然的浮云。不管给我是怎样的回答,我…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71
  • 读《我和驴子玛吉》有感500字

    当一个人抛弃他一切物质上的财产,他还剩下的唯有情感;情感里最高尚的是爱,但爱里面哪种爱是岁月流年无法淡化,世态炎凉无法抹去的?或许是友爱,抑或是父母的爱……有一种爱,被忽略后甚至无…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80
  •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作者:太宰治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

    2022年9月4日
    1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