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咏史其二翻译(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咏史其二翻译(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赏析)

咏史(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⑴。

何须琥珀方为枕⑵,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⑶,力穷难拔蜀山蛇⑷。

几人曾预⑸南薰曲⑹,终古苍梧哭翠华⑺。

李商隐咏史其二翻译(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赏析)

注释

⑴成由勤俭破由奢:《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⑵何须琥珀方为枕:琥珀枕,与下句“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何须”,与下文“岂得”言文宗勤俭不奢。

⑶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隋书·吐谷(yù)浑传》:“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pín)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cōng)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驹。”

⑷蜀山蛇:据《蜀王本纪》载:秦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为石。刘向《灾异封事》:“去佞则如拔山。”此以喻宦官佞臣。

⑸预:与,意指听到。

⑹南薰曲,即《南风》。相传舜曾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大治。

⑺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yí)山,传为舜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等,皇帝仪仗。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笼之鼓。”

李商隐咏史其二翻译(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赏析)

简析

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去世之后。据新、旧《唐书·文宗纪》及《通鉴》卷二四三载: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到失败而“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yì)而死。

首联回顾历史,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

最豪放名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其二翻译(咏史二首其二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诗人。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困顿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无题诗缠绵悱恻,隐晦朦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768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三月最后一天的晚安励志朋友圈说说 三月再见四月你好心情语录2021

    1.要学着懂事了,该学着长大了,别再任性了。要明白,总有一天我们会担起所有的责任,三月再见。 2.此刻你要坚强,决不能放弃。当你担忧生活黑暗无边之时,别忘了希望总会在某处闪光,三月…

    美文 2022年11月9日
    73
  • 色五月丁香

    五月里,怎么也爱不够北方的丁香。 看过玉渊潭的樱花,单调的花瓣没几天就呼啦啦的随风散去,干干净净无影无踪,想起来总有些落寞惆怅,因为那美太短暂了。 也看过植物园里的兰花,那漂亮的蝴…

    美文 2022年12月16日
    74
  • 就这样,静静地想她

    梨花赛雪满枝头,春意盎然回大地。 幽幽的丛林,静静的山谷,默默无声的草地,单薄而亮晶晶的露珠,突兀而光华的山石,清澈绵绵的泉水,碧绿而平整的青苔,安详而悠闲的小生灵,在朦胧的雾气之…

    美文 2022年10月6日
    59
  • 有关春天的诗句古诗(优美的古诗词意境)

    有一首儿歌曾唱道: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美丽的春天在小朋友明亮而渴望的眼神里,而对于诗词君来说,春天在唐诗宋词里。 诗词君要分享30句与春天有关的小众…

    2022年6月19日
    204
  • 百善孝为先手抄报(正能量孝顺老人的句子)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马上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阳节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重阳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吗? “重阳节”又叫“敬老节”,为什么呢?因为啊,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

    2022年5月17日
    540
  • 美文分享精选4篇(关于春节过年的经典美文)

    美文 莫言:过去的年 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

    2022年5月15日
    1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