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6年,我犯过的几个高级错误

上周我写了创业几年过程中犯过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创业6年,我犯过的几个常识性错误》,又称低级错误。错误既然有低级,那就应该有高级。所以今天就写写高级错误。

所谓高级错误,就是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并非显而易见。有些我今天认为错误的事情,还在被国内一些商学院被作为正面案例。

相信今天的这篇文章会有很多争议,传播效果也肯定不好。不过,故事都是真实的,犯过的错都是血淋淋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用KPI驱动业务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单来说,就是把薪酬、奖金跟一些关键业务指标挂钩。关键指标可能是收入、利润、股价、活跃用户数、增长率等等。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做法。我在腾讯上班的前同事经常发一张很搞笑的表情图,图上是马化腾瞪着眼睛看着你,下面写着一行字:“KPI完成了吗?”

用KPI来驱动业务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可能带来2个问题。

1)短视

2016年,我非常希望公司的海外业务能快速增长。有一次,我把产品和市场团队的负责人叫到一起开会,讨论怎样才能在一个季度里做到收入增长30%。团队表示非常困难。

也许是那天我情绪上来了,也许是受到了那段时间流行的“狼性文化”的影响,我要求团队必须达成目标。并且,为了增强团队的动力,我承诺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

结果你猜怎么样?团队果然达成了30%的增长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产品数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显著下滑。等我仔细回顾时,才发现:为了达成目标、获得奖金,团队对产品做了非常短视的改动:把一些商品做了大幅的打折,并且把一些过去非常稀缺、从不售卖的商品,以很低的价格卖出去了。

于是我才明白:制定短期目标,并且让目标跟奖金强挂钩,就是在逼团队变得短视。

一个季度太短,那一年够长吗?有时候也不够。有些投资人会要求被投公司对赌利润,这也会让公司变得短视。

亚马逊和Google在近两年的公开文件中显示,他们都不再把高管的薪酬跟业绩指标挂钩。这两个公司都是“长期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但是苹果的CEO库克的薪酬,却与股价高度挂钩。如果乔布斯还在,相信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2)动作变形

如果医院有一个很强的KPI是降低死亡率,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导致医院拒绝接受真正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显然,这与医院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

大部分理发店会给理发师提供办卡收入的提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理发师一定会一边剪头发,一边喋喋不休地劝你办卡。

我国很多的法院,以“调解率”作为法官的重要考核指标。法官的基本职责,从公正审判,变成了调解矛盾,类似居委会大妈的角色。

所以,即使是看起来很好的初衷,在KPI的强指引下,也会导致动作变形。

综上所述,KPI是一无是处吗?也不是。如果要完成的目标非常清晰,且完全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是可以用KPI的。我有个在招商银行工作的朋友,KPI有20多个,甚至还有“级差地租系数”这样非人类能理解的指标。如果KPI能定成这样,也许是有效的。

以差异化、创新为目标

2014年~2016年间,我在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孵化中心”的部门,专门做各种新项目的预研工作。这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立项标准: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差异化,否则不做。

我为什么会把创新看得这么重呢?一方面,我把过去的成功归因到创新上。另一方面,我也在中欧商学院听到了一种非常吸引人的理论: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把创新看得重,以创新为目标,对吗?错了。且这是一个新手非常容易犯的错。


做公司,本质就是要做出符合他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人就是一切。而“创新”,是一个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出发的描述。他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创新。他人需要的,就是“更好”。

我去现场看过几次锤子手机的发布会。每次看完,我都会为罗永浩捏一把汗。因为锤子手机在“创新”上投入的实在太多,而在“更好”上投入的却又太少。作为一个每天被使用六七个小时的随身设备,用户需要的不是“无限屏”,“TNT大屏操作系统”这样不太实用的创新。用户需要的,就是更好的屏幕、更高清的摄像头,更流畅的系统。

创新并不代表更好。现有的产品之所以流行,说明本身就不是很差。一个创新的,但不比现有产品更好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糟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司“孵化中心”曾经做出来的产品,虽然是创新的,但大部分都非常失败。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手容易犯的错呢?因为新手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说,大部分正常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创新,所以我牛逼。你们不喜欢,只是因为你们品味太差。” 这是每一个创新者的内心独白。

翻看我年初写的公众号,现在有些已经看不下去了:因为确实有些文章写的太自我、太矫情了,完全没考虑读者的接受度。站在用户视角来思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甚至同样的人,换一个领域,这种训练都还要再来一遍。

那么“差异化”这个词对不对呢?

只有一种差异化是对的:用户定位的差异化。比如别人的手机是卖给年轻人的,我的手机是专门卖给老年人的,所以把字体设计得特别大,这是对的。或者我的手机是专门卖给非洲人的,针对黑人做了面部识别和美颜,这也是对的。除此之外,所有刻意地追求差异化都是错的。

与其差异化,不如更好。这是一个非常痛的领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831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几起几落李宁归来:从连亏3个亿到登上时装周

    2008年8月8日夜里,万人瞩目之时,他升入高空,环场一周,点燃火炬。那是李宁和李宁公司共同的高光时刻。随后,却是一路跌宕。李宁不得不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代理CEO,落入繁杂的事物之中…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677
  • 创业者和工作谈的是一场永不分手的虐恋

    离过年的前两天,我收拾好衣物,下午的飞机回宁波过年。刷了下朋友圈,翻到好朋友美信全球的业务发展总裁Michael的状态: “依旧保持工作状态,全年无休,上海的合作伙伴们…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106
  • 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公司,是如何破产的?

    编者按:本文转自冯仑风马牛,作者风马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年前,英国政府最大的合同建筑商卡里利恩由于未能和债权机构以及英国政府达成共识而破产清算。作为英国第二大建筑公司,卡里利…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135
  • 创业三年开始飘,公司一地鸡毛

    导读: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5年,而年轻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寿命更短。据不完全统计,25岁以下创业者成功率远远低于35岁创业者;据相关调查,创业者的成熟度和企业的寿命成正比例。 背…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100
  • "少年得志"的骄纵,才是金立刘立荣失败的根源

    刘立荣40岁以前的人生,绝对是“开挂”的人生: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18岁考入重点大学;凭借个人的努力,25岁成为名噪一时的金正集团副总裁;30岁创业时,上百…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159
  • 还在做创业梦?醒醒!

     来源:caoz的梦呓   十多年前,我一直在鼓动别人创业。   五年前,我会注意区分,什么人适合创业,什么人不适合。   而现在,基本上,我会试图劝退每个想要创业的人。   为什…

    创业案例 2022年6月12日
    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