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颜色怎么了》读后感――画如景还是景

莫奈这个名字是我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小学时只是匆匆地听过提起过这个名字,后来在美术课上以及不同的绘画欣赏中,渐渐知道这个人是印象派的作家,慢慢认知那让人平和的画风。说他是陌生的,是因为对他的作品看得那样浅显,不知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看到铁凝写到莫奈的《麦秸垛》,突然觉得很熟悉。不知是在哪节美术课学到的,或者是自己看书看到的,莫奈的奇怪的颜色。其实也很自然,画作上表现出来的光影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但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这样正常的光影是多么的不正常。科学告诉我们视觉是不可靠的,可这句话在艺术上是觉不通行的。绘画总是在感性中夹杂理性的。不能乱了章法,也不能没有了视觉上的感受。

家里曾经有过一个日历,每页都有莫奈的画。只是那时不懂得欣赏,看也看不懂。一个朋友说是喜欢莫奈的画,我便在小学的班级义卖会上把它“卖”给他了。

不懂,不懂。是颜色,还是线条;是平静,还是阴郁。

曾问我看一幅莫奈的画有什么感觉,我沉默片刻。画中有船,船上是有着模糊的脸的人。水不是大片大片氤氲开的水彩,而是细细的线条,一一穿插而成。蓝、绿、白组成了一片水域,不是我曾经想像的,一抹或深或浅的蓝。心里很平静。再盯着看一看,隐约觉得这水是动的,是在日光下闪着异彩的。整个画面偏冷色调,但却不乏动感。我把想法如实叙述。其他的,不再记得。

我曾经怀疑过这些画作的真实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将莫奈和莫奈的画忘得一干二净。当前些日子在船上泛游时,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看见了。水是线条状的,不是一抹蓝,而是各种颜色的线条交集而成的。我看见了这样的景,也在景中看见了莫奈的画。这一刻突然恍惚了,不知是在景中,还是在画中。画来源于景,可人们总在生活中说“如画”。画、景,或许从未分离。

我看见了景,读了这篇铁凝的文章,也就忽的想起了莫奈。有时,艺术、绘画总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绘画对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我知道,我是这样,铁凝也是这样。她的文章让我重新看到了莫奈的画,提醒我注意这些原本被忽略的细节。

再把注意力放回眼前的风景上,真难分清到底是画如景,还是景如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945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600字

    当翻开那本厚厚的散文集之前,我曾无数次猜测这书中一定写一些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可是,翻开书后发现那不过是篇篇闲逸的谈话,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在的催促下,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34
  • 《神秘的大鸟》读后感500字

    《神秘的大鸟》告诉了我未来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看到机器人大鸟,揪住李刚的耳朵逼他做完作业时,我恐惧了,如果我拥有这样一个机器人,我还有什么自由呢? 未来的机器人是能帮助做事,它是干…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20
  • 读《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有感500字

    想必大家对牧羊人略知一点东西吧?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放羊的人。可放羊人能有什么奇幻之旅呢?但这本书里的牧羊人却与众不同――只有牧羊人才能四处游走,才可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识。&nb…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06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丰碑》读后感600字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丰碑》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丰碑》,我不禁感到无比的感动,那是来自心底深处的震撼。 这篇文章写了在红军25000里的长征中,有一位管理,棉衣…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6
  • 读《骑鹅旅行记》有感900字

    读《骑鹅旅行记》有感 随着年龄地增长,我看的书越来越多,在我家的书橱里各种各样的书随处可见。《骑鹅旅行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受益匪…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88
  • 读《一个女人的诗史》读后感2000字

    读《一个女人的诗史》读后感2000字: 6月7日,宅家一天,把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诗史》看完了。原以为读不下去的300多页的小说,在翻过几页后,就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了。作者的文笔简…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