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读后感800字

《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是什么。

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年迈之时所写的作品包含着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着这女郎赞着美、美、美,不过这次不再仅仅是外表的艳丽之美,更有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装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变得有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着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的“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着许多门的学问。因此我希望凭着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可以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222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饮水词读后感800字高中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初读《饮水词》有感 初读《饮水词》,便是一场诗意的邂逅。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 容若是清…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80
  • 微软CEO纳德拉新著《刷新》读后感1500字

    微软CEO纳德拉新著《刷新》读后感1500字: 之前在《得到》就看见李翔老师有推荐过,最近领导送了一本,正好拿到手里读了一遍。心得会比较零散,但是都能够跟自己理解的知识融合到一起,…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41
  • 「记事本成功法」读后感2000字

    作者:凡禹 最简单的工具往往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像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经汴学家科特勒等大人物都有用记事本的习惯。你希望像他们一样…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84
  •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2000字

    作者: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 村上春树前所未有的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251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100字大全9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100字大全: 郑一诺阅读第161天《新语文读本》同学们,你有想过自己是谁吗?哲学家都是寻求:我是谁?从哪里来?本来哲学就是这样有趣。 吴青璇阅读186天《…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85
  • 《三国志(上)》读后感_900字

    《三国志(上)》读后感900字 拜读西晋史学家陈寿著《三国志》,读完,想写一点书评,以表自己对这本书的稀罕: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陈寿《三国志》生有七尺多,死唯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