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死神唇边的微笑》

生命时刻在凋零,有些死亡是荒诞,有些却是辉煌。

――题记

起初,我对《攀登者》一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普通的名字,普通的封面,让我误以为是一本无聊的书。可是当我翻阅了几页后,便被其惊心动魄所吸引。

年代久远,我有些抵触,些许是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更爱好于恢弘的未来,可我仍是耐着性子读了下去。

不少人知道,其实中国攀登者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在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这件事轰动了世界,可惜的是,队长由于救一位队员而丢掉了摄像机,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一些西方国家便不承认这一事实。

时隔15年,中国人在猜疑、委屈中煎熬了15年!终于,在1975年,我们又一次登上了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又一次地证明了中国精神!

偏偏命运造化弄人,悲剧再次上演,一位勇士为了保留这个证据,在命悬一线时,果断放弃了自己,把摄影机递给了队友后,毅然决然地割断了这生命的绳子。

读到这时,我已不知自己的眼泪盈满了眼眶,只想给他竖起一个“赞”。这是种什么样的勇气?能够让自己放弃了自己?这是种什么样的精神?让自己成全了所有?这是中国精神!

这本书传递出的中国“攀登精神”,是一次回望,是一次致敬,更是对后辈的一次提醒:攀登精神,莫失莫忘。中国人攀上了我们自己的山,自己的峰顶,创造了中国高度,这其中的艰难险阻,是被历史铭记着的,为了保护好相机,留下登顶的证据,付出的是生命。那是生命啊!鲜活的生命啊!可是,在中国的登山队员看来,祖国的荣誉是第一位的,而自己的生命……却是放在了后面。我们虽只是渺小的人类,渺小到不能抵抗海啸,,地震……在自然界中,我们是那么的无力,但我们不屈服!从未屈服,是我们的态度,古往今来,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文明不曾中断。多难,多乱,华夏文明,永不倒塌!

这本书很沉重,因为责任而沉重,因为生命而沉重,因为爱国之心而沉重。沉重,是深沉而重大,这本书,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了生命、责任、理想、执着……

在没有高科技支持,先进装备护航的情况下,中国登山者们在世人望而却步的珠穆朗玛峰,用血肉之躯,铺就登顶之路。在那寒风刺骨的地方,插下了五星红旗,那是中国人的国旗,代表了中国从今以后在世界的地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攀登者》一书所赞扬的,不仅仅是赞扬那几位伟大的无私奉献的勇士,更是赞扬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十几年的沧桑,祖国已渐渐地变强。今后,中国将会大展大国之姿,让每位中国人在看到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而感到自豪,骄傲。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处在世界的“中国梯”!

【第2篇】

《攀登精神――读攀登者有感》

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珠穆朗玛峰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珠峰的北、西、东坡都在中国,仅有南坡在尼泊尔境内。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商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而尼泊尔却嘲讽: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而尼泊尔早在1953年成功登顶珠峰。

面对尼泊尔的挑衅,我国启动登顶计划。没有支援,没有经验,我国依然凭借自己的力量组成一支登山队。然而每一次的攀登,都伴随着受伤与牺牲::6400米营地,兰州大学学生发生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去世;7300米营地北京大学学生缺氧牺牲;在第三次行军时超过40名队员严重冻伤。到最后冲击顶峰时,只剩下四人。他们四人经过艰难的攀登,搭人梯,凭意志,最终登顶。

又一次的悲壮,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登顶被否决,登山队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既然他们不信,我们就再登一次给他们看!

15年后,中国登山队凭借他们的攀登精神、超强的体力、耐力与高超的技巧,不仅留下了影像资料,而且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所谓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大无畏精神。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常年覆雪,登顶甚至有缺氧与发生高原反应的危险,但没有什么能够吓到我们的攀登英雄。1960年,中国登山队以简陋的装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北坡登顶。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事实上,中国两次登顶都非一帆风顺不幸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被国际质疑。中国登山人即便在动荡的岁月里,也未曾放弃再次登顶的目标,始终默默训练,终在15年后再次登顶。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登山队中的队员在4米高的峭壁毅然决定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搭起人梯,在途中休息把睡袋给需要的队员。中国人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苦难而愈挫愈强,就是因为有这些敢于牺牲奉献的民族脊梁存在。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共克难关的集体主义精神。更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攀登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态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生活里,传承着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222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书香中我最喜欢的人物

    恋恋不舍地合上“三国演义”的书卷,沉浸在尔虞我诈的战争中,我思绪澎湃。在那幽幽书香中我看到了一位军师的过人才智,不由惊叹他的聪明,他的智慧及他深邃的思想世界。诸葛孔明,他将渊博的知…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25
  • 《菊与刀》读后感_900字

    《菊与刀》读后感900字 从日本旅行前开始读到旅行结束一个多周,仿佛这才算完成了旅行任务。这本书可以算是了解日本民族特征的一个教科书吧,虽然我总觉得教科书很天真。我想如果这份研究报…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73
  •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1000字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1000字! 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生成长当中的两个思维一个是固定型思维,一个是成长型思维。思维是在孩提时候就被灌输的,后天要去改变只能靠自己,旁人的帮助可以得到的效…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5
  •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题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华夏大地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人们不得不停下忙碌的脚步,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生…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3
  • 《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

    【第1篇】 今天,我和们一起来到了“一个影城”影院,来观看《流浪地球》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一听起来就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地球要开始流浪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地球开始流…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6
  • 《艰难的冬天》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在看由美国的罗伯特.罗素写的《艰难的》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纳乐达斯叔公预言到,这将会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可整个坡的居民都不以为然。到了,却带来了一场可怕冰风暴,食物也…

    读后感 2022年5月25日
    1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