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在无风的日子里做一朵云

――读《瓦尔登湖》有感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便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写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书,与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大背景格格不入。人人都在用贪婪的眼光打量世界时,于哈佛的梭罗,仅仅带上他自己,去了无人居住的山林深处,瓦尔登湖畔。在喧嚣时代的世间,寻一方净土。远离吵闹,悠然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却安静的日子。

他生活在原始自然里,山川湖泊,林木之中,却并没有以最原始的方式生存。他清楚生活在何处,生活是何目的。读书,种植,侣鱼虾而友麋鹿。有思想地生存着,过着大多数人不屑,少数人羡艳的生活。心灵单纯,生活简单,只需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必追逐金钱名利,摒弃贪欲,孤独是一种宁静,就像梭罗住进亲手搭建的花费28.125美元的房子,一住就是两年零两个月。

远离外界的喧嚷,过上这样一种“隐居”生活。但是,这与陶渊明般的隐士的归隐不同,梭罗并不是愤世嫉俗,并不是消极避世。他只是想去,想去,便去了。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不论是肉体还是心灵,他都找到了自己的“瓦尔登湖”。清晨一个人伫立林间,透过树影的阳光洒落在这位思考者身上,每天与壮美之景作伴,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是梭罗的心之所向,是他的瓦尔登湖,是他的栖息之所。

书的第一章“节俭”,也贯穿了全文。在必需品里过着最简单却最精致的朴素生活。重要的不是物质,是追求的生活方式。面对这样一个崇拜时尚和物质享受至上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梭罗发出“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疾呼,在当时那样一个到处充满着战争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世界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那些静谧安详的午后唤起了人们对往日的回忆。书无声地告诉着我们返璞归真的幸福感,以及对精神世界执着的追求。

书的最后一句令人回味隽永,“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找寻自己的“破晓时分”,不再行尸走肉的生活。此句也成为许多人的指路明灯。

《瓦尔登湖》是我读过最难读的书之一,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如果没有一颗静心,读起来只会觉得单调无味,枯燥晦涩。因此,本书的读者并不多。可它就像一条溪流,无时无刻,永无止境地在心间流淌,让迷行者有了方向。找到自己的生活本真。

我想,书中大意是这样的:万物都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有声地活着。而一个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必须承认,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生活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要在无风的日子里做一朵云,悠然俯瞰整个世界,路过大地的景色,投影在自己的瓦尔登湖湖心。

【第2篇】

太阳只是一颗晨星

――读《瓦尔登湖》有感

乘着微风,拂过迷雾笼罩下的尘世。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多少人饱受无聊与空虚的折磨,多少人因生存磨去棱角而变得世故,多少人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走着就失去了方向。有多少人艰难地在地面上匍匐着,面色苍白,思维迟钝,一点一点去完成生活加推的任务。多么可怜、可悲!也许这就是你和我的样子,我们身边人的样子。

每个渺小的普通人可能都有过一种冲动,想从这复印机一般的日子中挣脱出来,想过抛弃一切,换一种生活,但最后还是臣服于眼下的安逸与舒适。自己是怎样的,未来是怎样的,人生是怎样的,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问一问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抬头仰望天空,多长时间没有注视花草树木,多长时间没有去爬山、郊游?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却好像离自然越来越远了。19世纪,有一位勇者站了出来。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移居到离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尝试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简单质朴的隐居生活。他把他明亮的思想投掷于世间,使人不禁觉得在文明泛滥的城市中我们的头脑却过分单薄且空洞了,反而生活在荒郊野岭的人却掌握住了生活的钥匙。但俗人不管在哪都是俗人,他的迂腐不会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

梭罗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人,他的思想击碎了人们的麻木,他的行动唤醒了人们的冒险精神。冲破生存的桎梏究竟有多难?生存之上才是生活,而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底层。生存和生活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当然不现实的理想和庸俗的理想只会毁灭我们。无论你的生命有多渺小,你以一个如何卑微的身份苟活于世间,心中都要装有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对崇高的向往。即使你没有能力做出什么太大的事情,但是这能是你从精神上脱离平凡。就像与六便士的关系,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只能从中选择一个,不同的人生道路就这样展开了。如果是你,你是选择象征着伟大理想的,还是苟且于眼下的庸俗,选择拾起六便士?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最后一种人创造的。

但丁看透了教会的腐败,写下《神曲》,将人的权利推向高潮;李贽厌倦了朝廷的黑暗,写下《焚书》,启发人们打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为文学献身,留下壮丽辉煌,享誉世界;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用笔做“刃”,击穿中国人麻木的思想,永载史册。歌德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飞升”。永恒之理想,引领我们超越。我们应该享受生活,面对生活,驾驭生活。叔本华讲过一句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不出来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认为自己是个凡夫俗子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活得和大家一样呢?就像梭罗所述,“破晓的不仅是黎明。太阳只是一颗晨星而已”。这个时代已不同于以往的时代,它褪去了过去的重重枷锁,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希望。有许多事情可以被改变,有许多事情等待被改变。所有的权威都不一定是对的,所有固有的都将会流逝。不要畏惧,找回勇气和初心,勇敢地冲出迷雾、追求梦想,因为太阳只是一颗晨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268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这个夏天》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52
  • 《周郎顾》读后感_700字

    《周郎顾》读后感700字 这是我拜读的闫红老师的第一本书,已经毫不犹豫的开启了刚刚第二本《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 眼见新年的第二个月已接近尾声,看书的状态却不比去年,尘世人情杂乱,…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67
  • 《史记故事》读后感600字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记故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看到这句话,大家肯定会想到两个字――《史记》。没错,今年,我就品读了这部辉煌的历史巨著。  《史记》这部书记叙…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98
  • 《孟子》读后感_1600字

    《孟子》读后感1600字 拜读完中华文化经典《孟子》,非常喜欢,要说一说我对孟子的认识和他的作品《孟子》的点评: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21
  • 《法布尔昆虫记之菜青虫》读后感400字

    里,我读了《法布尔昆虫记》绘本丛书,见识了一个全新的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快刀手螳螂,荒野毒王蝎子,飞行员蜻蜓……法布尔把那些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虫子们描写的栩栩如生,那些小虫子们每…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263
  •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800字

    感谢有你――读《精神明亮的人》有感 16岁的我青春懵懂,誓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名校、未来、梦想和我很亲近,而信仰、理念、精神太过遥远。 ――题记 看到这本书,是去年,远在浙江的亲…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4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