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高中

读《呼兰河传》有感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鲁迅口中“最有前途的女作家”。1942年1月22日,她留下一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与世长辞,年仅31岁。她,就是萧红,那个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奇女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时,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这是《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对萧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萧红这短暂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她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早逝,好在祖父对她十分疼爱,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她的一生基本都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在不同时期与三个男人一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在走路。”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目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比如小团圆媳妇,婆婆及众人。书一开始就交待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戏剧大舞台,车翻了,马陷了,猪闷死了,于是人们忙着抬车抬马。有人说拆墙,有人说种树,但未有人说去填坑,可见这些人是多么愚昧,不知变通,这是小城人的悲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她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本应处于最活泼,天真的年纪却已为人妻,遭婆婆虐待,吊起来打了三个月只为让她听话,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生病后更是人们用各种偏方,各种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让她在开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最后痛苦凄惨地离开人世。作者将人们的迷信、愚昧、麻木、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对团圆媳妇等其他受迷信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的无限同情,也批判了当时恶浊不堪的社会风气。

萧红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的受害者?“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她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书写了绚丽的华章,虽然她以有形的生命在这世上只存在了三十一年,可她无形的精神却延续至今,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她的一生说不上幸福热闹,她坎坷的一生如呼兰河畔上的一束红花,凭借写作的激情燃烧了整个人生的冬。她在《生死场》中说到:“是山吗,是山你就高高的!是河吗,是河你就长长的!”她从不屈服于命运,仅凭一双手和一支笔,对抗命运的孤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270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们小的时候》读后感2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成长。 我最喜欢看《我们小的时候》这本书,故事的主人公叫普尔斯和艾丽莎。普尔斯和艾丽莎是形影不离的好,普尔斯古…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05
  • 《毛泽东传》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传》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传》读了将近一半了,与之前读过的传记相比,部分内容略显艰涩,主要是在某些地方加入了对政治、时局及人物的心理和动机的思考与推测。目前针对此书前…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0
  • 《高老头》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世界浩瀚而奇妙的面具揭开了――在他的笔下。 伏盖公寓,一个在巴黎角落中的微茫的存在,在显微镜下,像是折射出了一个世界,一个时代。高老头住在这所破旧的公寓中,不仅没有因为…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35
  • 读《苦儿流浪记》有感400字

    【第1篇】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幸福的甜水里泡大的,而苦儿雷米却是一个从八岁开始就一直在流浪的孩子。 八岁那年,他见到了自己的:一个视钱如命的男人。几天后,雷米就被租给了维塔利斯这个和…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94
  • 桑树妈妈读后感500字

    啊!今天我读了《桑树》这篇文章后,心里有一中奇妙的感觉,是什么呢?那就是无私。无私是为他人着想,让他人生活得美好,而不是夸耀自己,这就是一棵桑树的品质,我们要像桑树学习。如果桑树是…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59
  • 《心理罪》读后感600字

    《心理罪》读后感600字: “我想,每一个写作者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你写下文字的同时,要对那些可能会受你的文字影响的人们负责。所以,恐怖也好,悬疑也好,永远只能是外衣。 …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