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后感800字

夜阑人静,走到,看到明月,不禁想到《秋夜》。《秋夜》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它将思想性,艺术性巧妙结合,蕴含的意义是如此的深长,如此的隽永,如此的真实。 

的一个深夜,鲁迅先生来到后院,后院的两颗光秃秃的枣树总是引人注目,枣树落尽了叶子,果实也已被收获,只剩下单调却又坚硬的枝干直插着闪着几十只眼的黑漆漆的天空。此时,枣树旁有数朵无名的野花,他们在寒冷的夜里梦见秋来,梦见冬来,受到诗人们泪水的滋润,也从诗人那儿得到了希望,诗人告诉野花终将到来。亮着鬼瞎眼的夜空仿佛要偷偷地逃走,撇下窘得发白的,但它也畏惧着默默地笔直向上的枣树;突然一只恶鸟哀鸣打断了鲁迅先生的思绪,走进屋中,清楚地听见小飞虫撞玻璃窗发出的“丁丁”的响声,闯进来之后直扑向灯罩,它们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向火焰冲去,它们践冰履炭,终于扑向了灯火,了却了生命。 

鲁迅先生笔下的夜空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黑咕隆咚的夜空,窘得发白的月亮,痛鸣的饿鸟等是欺骗民众,无恶不作的封建官僚集团;勇扑灯火的飞虫即象征着伟大的,不惧牺牲的革命壮士;无名的粉红花象征着渴望变革,渴望春天的老百姓。谢有顺曾这样评价过:在鲁迅笔下,不单《过客》《战士》是孤独的,就连朔方的飞雪和秋天的枣树,都浸透着孤独的气息。孤独,实在已经内化到了鲁迅的灵魂之中,在他,这并非什么姿态,他就这样活着。鲁迅的力量正源于此,他的文字里蕴含着内在的真实。不错,孤独的枣树也像自喻,有种"荷戟独彷徨"的英雄气概,不愧是个“孤独的思索者”,以“吊起脑袋干革命”的豪情壮志,用手中的笔战斗着。 

之后,不可名状的悲壮之情立刻占据心田,久久不曾离去,获得的启示也是如此。其一,面对眼前的困难险阻,我们应该勇于搏斗,坚持不懈,战胜困难,即使势单力薄也决不放弃。鲁迅先生是枣树,与秋的夜空搏斗,对黑暗社会进行批判,发起挑战,用犀利的文字打败一切挫折。我们也该这样,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时不时的出现一些障碍,我们不可能逃得了,必须学会理性面对,每当遇到时想一想《秋夜》,它就像前方不远处的灯光,指引着前进,战胜这些始料未及的艰难。其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社会风貌多么肮脏,多么污秽,以至于深深地烙印于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社会动荡,无数爱国的革命志士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鲁迅先生也是其一,只不过他以另一种形式顽强搏斗,用手中的那支绽放生命之花的巨笔,激起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讽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封建思想。 

秋天的夜空,漆黑一片,笔直向上的光秃秃的枣树,直插天空。傲然挺立的枣树,你让我铭记于心,受益匪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323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读后感600字

    阅读从绘本起步——《孩子的早期阅读课》读后感600字: 暑期认真地读完了《孩子早期阅读》,当我一看书名,便觉得不下这本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自己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9
  • 读《人间失格》有感1500字

    生而为人,实为我幸——读《人间失格》有感1500字: 决定看这本书,并没有马上打开手机去网上找,而是去买了实体书后再看的,看完这本书,花了大半个寒假,不算长但也绝对不短。 我很喜欢…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2
  • 永远的守灯人读后感400字

    一路感动 ――读《永远的守灯人》有感 今年,我照往年一样买了一本书,抛开世界,忘记自我,来到书中,与书中主人公进行对话,这本书就是《永远的守灯人》。 书中写有许多故事,比如说《永远…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30
  • 羊皮卷读后感500字

    【第1篇】 《羊皮卷》一书被称为西方的圣经,它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告诉给我们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些都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它将全方位地挖掘我们内心的潜力。引领我们逐渐走向正确的人…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98
  • 《寂寞空庭春欲晚》读后感_700字

    《寂寞空庭春欲晚》读后感700字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他们终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又守不到柳暗花明。此情只能成追忆,鸳鸯也只能各自零落。人人都道她出身卑微,只靠着孩子才得的…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10
  • 读书之《蟋蟀也吃兴奋剂》读后感800字

    读书之《蟋蟀也吃兴奋剂》读后感800字: 世间百态,无奇不有。我听说过鸡吃兴奋剂;听说过牛吃兴奋剂;还听说过运动员吃兴奋剂等等,却从来没听说过蟋蟀也会吃兴奋剂。蟋蟀是怎么吃兴奋剂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