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乐府”民歌《陌上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诗的评价不一,颇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诗中女主人公秦罗敷身上。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罗敷是个贵妇人形象;而另一种则认为罗敷是个美丽、勤劳、智慧、坚贞的劳动妇女形象。现在,有学者提出罗敷既不是贵妇人也不是民女,而是巫女!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观点。《陌上桑》一开头在交代罗敷住所时,就用“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点明了罗敷住的是“楼”。不用多说,那个时代住楼房的能是一般的平民家庭吗?显然不是!我们再来看罗敷的衣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样的装扮在东汉只有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才可能拥有,并不是一般的农家女子能穿戴得起的。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从相关资料得知,罗敷梳的“倭堕髻”是由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一种时髦发式。是一种偏垂在一侧,欲堕不堕,似堕非堕的髻,是汉代富贵人家女性流行的一种发髻。所佩戴的“明月珠”是一种相传出自西域大秦的珠宝首饰。身上穿的“紫绮”和“缃绮”都是名贵的丝织品,这样穿着打扮的罗敷像个普通的农家采桑女吗?显然不像!况且,这样穿着打扮的罗敷,又怎么去桑田采桑劳动呢?显然不可能!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采桑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描述当时劳动妇女采桑的情景。罗敷用来盛装桑叶的工具是“笼”。这一点诗中说得很清楚:“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笼”是用竹篾编成的盛物器,就容积来说,远远比不上我们熟知的“筐”。罗敷采桑所用的“笼””上面不仅系着青丝绳,而且提柄还是用桂枝制成的,这也不符合东汉农家女采桑养蚕、糊口养家的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她所从事的采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已经脱离了实用价值。当然,汉代劳动妇女采桑,贵族妇女也采桑。劳动妇女采桑是维持生计,贵族妇女采桑则主要是为了消遣。不能因罗敷采桑就断定她一定是劳动妇女。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再来看第二种观点。其一,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劳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形下,人民的挣扎和反抗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而《汉乐府》所收集的民歌就是从民间而来,所反映的理所当然是当时劳动人民普遍的思想感情。体现在《陌上桑》中,罗敷对太守的反抗代表着劳动者对统治者的反抗。从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可看出,作者是把罗敷当作自己人看待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一个“我”字显示出作者亲切的口吻和对罗敷这个漂亮主人公的喜爱。先写环境和器用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激起读者的想象。她的外表美,铺衬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感情,与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鲜明对照。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最后,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其夫以压倒对方。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无理。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仕途通达、品貌兼优。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自惭形秽,罗敷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得到充展现,表现了她独有的人格魅力。正因为如此,罗敷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秦罗敷”甚至在汉代以后成为美女的通称。这些都充分表明罗敷是广大民众情感寄托的产物。

其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叙事诗很不发达,特别是早期文人之作,几乎没有叙事诗。直到汉代,叙事诗才从民间歌谣中吸取养料,得以发展。《陌上桑》这首诗,实际上是民间歌谣辗转流传的一首民间叙事诗。这首诗虽经文人加工润色,但它仍充分保留了民歌的一些特点。民歌写作中所惯用的夸张、虚构等手法,表现得尤为突出。罗敷是作者盛赞的人物,为了她,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叙述她的服饰器用之美,以此来衬托她美丽的姿容、仪表和心灵,同时表现了她美好的精神品质。整首诗中。罗敷这个人物表里如一,外表的美和心灵的美交相辉映,使得罗敷这一形象更加光彩照人。这是民歌写作中,善用夸张手法的表现,人民有权利把自己喜爱的人物盛装起来。

现在,更有一种全新的观点认为:罗敷既非贵族妇女,亦非普通农家之女,而是巫女。从诗中“使君”调戏罗敷的场面来看,罗敷似乎并不是一位纯粹的贵族妇女。一来她身边没有侍从,二来也没有交待秦家的身份地位,这与重视门阀世家的东汉社会风气极端不符。要知道,东汉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拉大旗作虎皮,拿自家的名头和地位去唬人。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罗敷是世家之女,贵族之妇,她绝对会亮出父家或者夫家的名号,这才是合情合理的。因之,巫女才符合诗中所描述的罗敷身份特征。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我们知道,采桑养蚕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古代又是女子的专职,女性和桑蚕之事有着天然的联系。周朝的桑林,既是采桑的劳动场所,又是举行社祭活动的神圣之地。

到了汉代,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体意识,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宗教信仰进行规范和改革。正因为如此,“汉皇后蚕于东郊”。汉朝的皇后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的躬亲劳动,以期引起人们对农桑活动的重视,使得采桑还原到一种女性从事的普通劳动,不再让其带有违背礼制的外延含义,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皇后躬亲蚕桑的行为,必定会影响到上层阶级的女性。那些上层集团的公卿列侯夫人也会做出“躬亲蚕桑”的姿态,这就促成了汉代社会中富家女子衣着华丽,提“笼”采桑的活动。她们的采桑行为显然已背离了采桑的实用价值,罗敷的这种象征性的行为必定是受到了皇后亲蚕的影响。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附:女主人公身份解析)

汉代仍流行一种祭祀活动,其仪式是:女巫将社人宰杀的猪、煮熟的米饭、酒堆叠于公廨事先悬挂的鹿与猪头前面。之后女巫进入恍惚状态,做大痛苦状敲打自身,并在这一过程向神灵进行祷告,最后偃卧四体,展布手足,似死人状。在被酒喷醒后,女巫以舞送神。这些巫女身上带着媚神的使命,所以她们平日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往往将自己打扮得极其性感漂亮。七十年代四川新都县出土的汉砖上所画的巫女,头上琯着高髻,挂在树上的衣服是罗衣,丢在一旁的是桑笼,与《陌上桑》中所描绘的罗敷的装束极其相似。因此,罗敷的盛装打扮是为了媚神,是为了更好完成祭祀使命。

罗敷住高楼,穿戴打扮极其讲究,就连用来盛装桑叶的工具“笼”都非同一般,说明她家境富裕。汉代巫者已成职业化、商业化趋势,而且往往是世代相传。因此巫女罗敷完全有可能因为祖辈或者父辈,抑或自身从巫而致富。东汉政府将巫、卜、祝等活动视为营利行为,与工匠商人一样要依法纳税,是一种合法的职业。

贵妇?民女?巫女?你觉得哪一种身份才更符合罗敷在诗中描绘所表现出的身份特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375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风词语唯美简短意境(古典唯美诗意的句子)

    1. 娉婷袅娜: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亦借指美人。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 2. 琬琰[wǎn yǎn]:泛指美玉。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2022年6月23日
    430
  • 三行情书:爱是温馨浪漫的,我多么希望你能一一感受

    1、用灵魂感觉你的春夏秋冬,用生命感觉你的东南西北,用舌尖感觉你的酸甜苦辣,用一生感觉你的是非对错。 2、我爱你,你感觉到吗?爱是美丽动人的,爱是温馨浪漫的,我多么希望你能一一感受…

    美文 2022年12月13日
    51
  • 轻微美德

      二十年前,有研究者与世界银行合作,试图从活跃在社会里的细微价值观着手,分析一个社会的腐败程度。   研究者出了三个测试题目:一、此地的人是不是无条件尊重父母,即无论自己的父母品…

    美文 2022年7月24日
    100
  • 成功人士故事简短(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故事)

    有很多关于成功名人的励志故事及感悟都是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看看的,那么成功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亚布拉罕的下巴   阿瑟·亚布拉罕…

    美文 2022年6月12日
    161
  • 心静如水的唯美句子(心静如水正能量句子分享)

    一、我不屑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我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二、生活不过是,玻璃渣子里找糖吃,可能是甘甜,可能是腥甜。 三、活得糊…

    2022年6月24日
    258
  • 浣溪沙的诗意解释(苏轼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①,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古柳卖黄瓜③。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

    2022年6月13日
    17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