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与沫》读后感1000字

聆听孤独――读《沙与沫》有感

昨日是今日的回忆,明日是今日的梦想。亿万年前我是宇宙中的以太,亿万年后我是沧海中的遗珠,而现在我只是一粒沙,你脚踩着的那粒。

――题记     

浮生若梦,朝歌夜弦,尘世中难得的一方净土便是沙与沫。

我们都只是渺小的虚幻的泡沫,没有人可以永恒。

沙与沫点醒了所有不可自拔的人。生命从何而来,又要到那里去?我们是谁,我们的过去抑或将来又如何?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即使是被称为先知的纪伯伦也不能。他只能将他思想的碎屑轻轻地播撒在地球上,也许会有人悟出这大千世界的奥秘,也许会有人什么也没知晓。深邃的宇宙隐藏着太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秘密。人类的存在有何意义,意义就是走下去,在这黑暗寂静的宇宙中走下去,走向那无人知晓的光明去,走向那我们无法预知的黎明去。我想,“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去思考,以超我的境界洞悉生命与爱的真谛。

所以,他是孤独的。

正是孤独的灵魂,才能清晰的看见这世界的空洞,心灵的矛盾。“我们的心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醉酒的清醒,以寂寞的姿态瞥见了人性的弱点。纪伯伦写道:“当人们夸奖我多言的过失,责备我沉默的美德的时候,我的寂寞就产生了。”当我们难以理解那启迪众生的话语时,我们难以明白那指引前行的话语时,纪伯伦便寂寞了。可惜,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出现那个可以与他对话,消除寂寞的人。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一定会有,只是他或者是她还没有出现。或许人们只是人云亦云的夸赞着他,但看过他作品的人多少都是有收获的。我们在这些文字里窥见哪怕一丝一毫,都足以让纪伯伦欣慰了。真理谁敢说纪伯伦就看透了呢?“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启发人们,他永远只说一半,另一半等待着人们自己理解,等待着那个懂他的人参悟。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在每一个月夜里,纪伯伦是怎样醉着酒,孤独中求得一醒,又怎样回忆着在山野中静听着风涛阵阵与流水潺潺的童年。他在白昼充满燃烧的见解,在夜晚沉浸于梦幻的。他得不到的温暖,得不到爱情的慰藉,在接连失去了最爱的妹妹、和慈母,看到的是祖国“富有欺凌贫穷,教士欺骗虔诚,婚姻牺牲妇女,传统压抑青年”的黑暗。他呐喊,他控诉,他对着自己逆来顺受的同胞发出宣言,他痛斥着 “光天化日之下昂首阔步的恶棍”,诉说着东方民族的“奴性”悲剧,叹息着阿拉伯民族的命运。纪伯伦的“疯狂”是十足的清醒。他没有用面具掩饰自己,赤裸裸地站在真理的阳光之下,以不可以阻遏的狂狷之气,掀起摧枯拉朽的叛逆风暴,打倒偶象,破坏那个用旧制度、旧传统维系的所谓“完美的世界”。纪伯伦是如此爱恨鲜明,他狂热于他那伟大的民族,厌恶着这肮脏的社会,他在帝国的勾心斗角间坚守着人类一体、地球一家。他把孤独化作爱送给了全世界,教会了我们“大我”。

我看了一些他的画作,立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他的诗的理解。然而,他的画对我而言如此抽象。大都是冷色调,沉郁而压抑。此外似乎纪伯伦偏爱于从裸体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但这裸体绝不似我前些日子见的潘玉良笔下的丰润饱满,而是一种静谧的美的、纯洁的化身。他们或是哀痛,或是欣慰,都笼着一层稀疏的淡淡的氛围,叫人捉摸不透,却又异常真实。在画面上,常有作为衬托的人体,总觉得有一股神圣的死亡的、纠缠的、郁苦的、忧愁的、沉闷的、恐怖的、扭曲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即使是鲜艳的色彩构成的画都有一种莫明的凄凉在其中。

沙与沫里有着纪伯伦对爱情的理解。他有一幅画叫做“love”,一对拥抱的男女,背景好像是有着乌云的地方,深深地蓝,似乎有一圈圈光晕由两人向外散开,这些光晕又似乎幻化成灵魂,默默地注视着这对人。纪伯伦在论爱中写道:“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这也许是他对他自己终生不娶的回答。但他已经追逐过爱,理解了爱。在沙与沫中,他写:“许多女子借到了男子的心;很少女子能占有它。 每一个男子都爱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想象的作品,另外一个还没有生下来。”这世上本就是这样,人们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纪伯伦认为一个没结婚的女子生机勃勃,一旦结婚,就会使她身上生命的火焰熄灭,凋蔽。“只剩下一个女人的形骸”!“先知”所做的仅仅是欣赏美,而不是毁灭美,正如他与玛丽柏拉图式的爱。

 “当你达到生命心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高过罪人,也不低于先知。”我们都是辽阔的仿若无尽的,都属于永恒。

纪伯伦,我爱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一个更诗意、更温和的尼采,一个更激烈、更年轻的鲁迅。

走进纪伯伦,走进沙与沫,走进那个我们从未直面过的内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379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猴子警长探案记》读后感600字

    这个我看了《猴子警长探案记》这本书。这是一个诉说猴子警长和他的小们为保护森林都市而和歹徒们做斗争的故事集。猴子警长和他的小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勇往直前,不向敌人低头,他们互相理解,…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5K
  • 《母爱的雕像》读后感400字

    总是忘不了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们竟发现,在一棵树下有一只被烧焦的鸟。虽然它已经死去,却像雕像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好奇地拨开它…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109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

    2022年9月4日
    84
  • 读《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有感1000字

    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她。水墨丹青的景色,是她。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广袤美丽的身姿,也是她。她,就是我深深热爱的――中国。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书让我感悟颇深。五千年的风霜惊…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07
  • 秋天的怀念赏析

    【第1篇】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98
  • 和乌鸦做邻居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3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沈石溪的书里总有一种力量,吸引着你走进作品。看了他的《和乌鸦做邻居》,觉得别有洞天。作者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攀上了…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