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送去"戒网瘾"后死亡:为什么电击疗法能够横行十年?

男孩被送去

男孩被送去

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里,一直是一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存在。

即使有无数媒体为了真相一次次地前赴后继,试图揭露电击疗法的暴行,但它依旧岿然不动地存在于各种传言和故事里。

前一阵子流出的一段“十三号室的惨叫”的音频,又一次把公众带回了被杨永信和他的网瘾电击疗法笼罩的阴影中。

虽然后来证明,杨永信的“网瘾戒治中心”早已被关停,但杨永信在临沂第四人民医院里依旧拥有无可质疑的地位。

上周有媒体报道,杨永信依旧在医院工作,由此可见他的电击疗法能在中国横行十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男孩被送去

去年末有一桩案件的宣判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的负责人罗铿等5名被告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罪在合肥市中级法院受审。

一审判决,罗铿获刑16年,余下4名教官分别获刑1年至8年6个月不等。

五个人被判十几年,人们都说判得轻了,毕竟赔上的,是一条年轻的生命。

一年前,18岁的李傲因为“常泡网吧”被父母送去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学校自诩“能戒除青少年网瘾、解决厌学、叛逆”问题。

而解决这些“成长问题”需要封闭培训180天,培训结束后还有180天的后续辅导。学费也不低,22800元,还要另外收取500元生活用品费。

李傲在体检结果显示正常后,随后被带走入了学。

44小时后,李傲的母亲收到消息:“孩子死了”。

李傲从被带走就一直被烤在了车上,到了学校之后就一直被关在禁闭室,期间双手一直铐在禁闭室窗户栅栏最上面的横条上,由罗铿和其他3名教官轮班看守。

因长时间高位戴上手铐、不给休息、限制体位及饮食、殴打等故意伤害身体的方式,李傲最终不幸死亡。

男孩被送去

如今李傲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对于他母亲来说,因为思念和悔恨,他们一家人仍度日如年。

他的母亲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称:“很后悔当初(送他戒网瘾)的决定。”

事实上,为什么一个毫无人性的治疗手段以及一个声明狼藉的医生,能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数千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身体拥有绝对的处置权?

答案说来简单:中国式家长的绝对权力。

男孩被送去

在中国家庭的关系中,父母对于未成女子女拥有绝对的权力。只要获得了家长的绝对的信任,也就获得了“处置”孩子的权力。

罗铿和杨永信都是网戒中心的家长们的救世主,是这些手握权力的家长的意志体现。

网戒中心也被称为 “问题家庭矫正治疗中心”,“问题”的标准来自父母。

根据接受过电击治疗的孩子的描述,有喜欢同性的人被送来治疗,有拒绝相亲的被送来治疗,超出家长控制范围的,都被视为“问题”。

面对问题时,他们选择把自己的权力让渡给了杨永信。而杨永信,也自信地认为,自己在那张电击床上,就当场解决了几千个孩子的问题。

但网瘾真的是一个罪不容诛的“问题”吗?

男孩被送去

男孩被送去

梁文道曾做过一段论述,他举起美国文化评论家史提芬约翰逊的例子。

史提芬约翰逊曾经著书为计算机游戏辩护,认为它并不像许多成人所以为的那样,会把孩子带回荒废学业,心智发展停顿的困境。

相反地,这类复杂的游戏其实要比传统课业,更有助于学童的学习。

他的一个亲身经历是七岁的小孩子旁观他玩《仿真城市》,边看边问,边问边学。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对着一片没落工业区发愁,不知该如何重振它的辉煌荣景。

然后这个刚刚入门的小侄子突然说:“我们为什么不降低这个区的商业税呢?”。

或许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例子,可是史提芬约翰逊认为它恰恰说明了计算机游戏的复杂。

这些游戏不全是无益及被动的消遣,反而它们往往是寓教于乐的有益活动,能刺激玩者在求取胜利的过程裡主动发展出解答难关的能力,甚至学到一些书本上一时三刻说不清的知识。

但这并不是说,上网玩游戏一定都是好事,更不认为长期沉迷“网游”绝对不是问题,而是想說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实我们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熟悉网络。

男孩被送去

男孩被送去

昆士兰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王怡蕊把家长送孩子进网戒中心的行为比喻成洗车。

“把一个脏的车送进自动洗车机,出来就是干净的车,至于中间过程怎么样我不关心,不管中间那个车是被泡沫打了还是上了一层蜡,我只要进去是个脏车出来是个干净车,我掏钱搞定就行。我不想做任何改变,进去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出来是个好小孩就行。”

男孩被送去

在搜狐后窗的报道里,有一个看起来荒诞、无效但又残忍的“治疗”场景。

吴潇说,他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待了三个月,和另一个女孩一起申请自主出院,除了提前申请外,还需要杨永信亲自批准,并在点评课尾声举行出院仪式。

“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出去后不再偏(犯)吗?”杨永信黑着脸,父亲坚持儿子吴潇已经洗心革面。

“那都是装的!”杨永信的声音忽然变大,吴潇吓了一跳,盯着父亲的表情变化。

“我相信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听到父亲这句话,吴潇差点哭出来。

“真这么好,你为什么送他进来?”杨永信反问,“你别被他的外表给蒙骗了!”

父亲摇摇头:“我孩子现在已经改过来了……如果是那样,我就认命。”

“认命?你们信命吗!”杨永信转向在场其他家长。

“我不相信!”一个家长十分激动,“就算有命我也相信杨叔可以给我们改命!”杨永信点了点头。

吴潇的父亲态度坚决,而同时申请的女生母亲,在一片“杨叔万岁”中,放弃了出院。

男孩被送去

男孩被送去

在《新闻调查》播出的画面里,一个孩子讲述,他躺在电击的床上,杨永信问他,“这是惩罚吗?”,他回答“是”,紧接着一次猛烈的电击又袭来,“这是惩罚吗?”杨永信问,“这是治疗”,他最后答。

在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节目里,一位家长说“有这个孩子不如没有这个孩子,想死的心都有了,觉得死了就是解脱”。

为了达到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目的,一位家长说“就算(网戒中心)有暴力存在,也可以接受”,另一位对此表示认同“(如果)通过暴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有这个思想准备。”

他们声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柴静问一位家长:“如果孩子是出于恐惧而服从,你觉得也是变好吗?”

那位爸爸却这样回答:“他要能恐惧一辈子,也不算坏事。”

而那些离开了网戒中心之后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新人生,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以及这段往事。

有人长期处于精神疾病带来的痛苦中,被抛弃,不被信任的恐惧也占据了后来的生活。

有人将自己的人生和网戒中心捆绑在一起,去讲述,去反抗,与此共生。

但他们终将无法与父母和解,只能在余下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地敏感脆弱,破碎沉沦。

男孩被送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48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

    【转!学技能!教你几个读书的小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读书?9张图全告诉你了!转存! 如果你觉得口才不好,沟通有困难,思维跟不上,生活一团糟,私信回复:圈子…

    读书 2020年2月6日
    1.1K
  • 真正的自律,就是战胜你自己

    文 | 李思圆 · 主播 | 韩丹 来源:温暖的女子(ID: wennuan-312)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为现状焦虑,又没…

    读书 2020年2月5日
    826
  • 上游文学丨有空就读书 – 再耕

    有空就读书 再耕 无论晚上睡得多么晚,也无论晚间醒过多少次,凌晨5时便早早醒来,这已经成了近些年的作息时间。窗外黑漆漆一片,只好时而睁眼时而闭眼,再捱上一个小时起床。洗漱毕,我捧上…

    读书 2020年2月6日
    735
  • 受益无穷!人民网推荐做读书笔记的9种经典方法,收藏转给孩子!

    【看了才知道,其实很多人根本不会记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演员黄磊读书就有做眉批的习惯,“将来回首人生,还能根据这些文字回忆过去的感想,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受…

    读书 2020年2月16日
    923
  •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承认自己庸俗?

    大部分人都不承认自己庸俗,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一些优秀的东西深藏不露。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其实都很庸俗。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庸俗造成了我们的卑贱、琐碎。——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01…

    读书 2020年3月31日
    883
  • 我的读书笔记(1):怎样读书

    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份关于“怎样读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有帮助。 无论读什么书,都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一是要读什么书? 二是读书有什么用? 三是读书…

    读书 2020年2月16日
    7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