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的真正目标:营建和改进生活

在路上,A拾到一把斧子。
  B说:“我们拾到了一把斧子。”
  A说:“不能说我们拾到了,而是我拾到了!”
  过了一会儿,丢斧头的人追上了他们,斧子被要了回去。
  A说:“我们完了。”
  B说:“不要说我们完了,而是我完了!”
  
  职场是一个人干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场所,是一个人谋生的场所。每个人到一定时候,都要进入职场。一般地说,从20多岁,一直到60岁左右,其间大约40年的时间需要在职场度过。
  职场虽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但若总括起来讲,最关键还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为人的问题,二是如何做事的问题。如何为人,如何做事,又是两个很复杂的问题。从为人来讲,虽然方方面面很多,而且都是因人而异,没有千篇一律的东西。但也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说,不论在什么场合,乐于助人总是很好的品德。
  上面一节谈到,与人为善需要讲前提条件,需要有原则,只是提醒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灵活机智,不是否定与人为善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人平时不喜欢帮助人,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找不到人来帮助。
  平时经常帮助别人,相当于给自己的“人际交往银行”储存人情。既然储存了,那便是有“利息”的。一旦急于用时,即可随时从中支取。如果理解不出这样一个道理,平时“不烧香”,斤斤计较,就怕别人占便宜,担心吃亏,或者不积极主动地积累,“急来”只能“抱佛脚”,而且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对于这个问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帮助周围的人。对你来说或许是举手之劳,但对别人来说,有可能是一根“救命草”。你觉得没有什么,但被帮之人则会牢牢记在心里。一旦需要,就会反过来不遗余力地帮你。即便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要紧。帮助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回报,帮助别人显示你存在的价值,是无比快乐的,在快乐的时候,你已经得到了回报。
  二是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在物质或精神上有了什么收获时,毫不吝啬地拿一定的比例出来,与同事家人或亲朋好友分享。这样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你对别人很“抠门”,别人就决不会对你大方。
  三是帮助别人需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常能够遇见,这个时候,就不能脱离现实条件,而是能帮多少算多少。如果帮得不好,不但对被帮者无益,反而对自己有害,违背了初衷。
  四是帮忙需要分两种情形:一种是“无偿援助”,既然帮了,就不要索取回报。当没有汇报时,不要抱东怨西。另外一种是“契约式帮忙”,事前就谈好协议,不要含糊其词,事后按照约定执行,不扯皮。
  有位刘小姐来到一家培训公司上班。她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就因为自己在公司里有一个很好的熟人关系,所以一进公司就直接被聘为实习经理。这本来是个发展的好机会,但是她却没有把握好。
  本来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起个中间人的桥梁作用。在为公司着想的同时,也可为员工谋点福利。但她却依仗着特殊关系,蛮横无理,给下属越来越苛刻,经常要求他们加班,如果工作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她动不动就冲下属大发脾气。渐渐地,她和下属之间好像隔了一堵墙,没有人跟她交流,也没有人敢走近她。
  由于工作是刚接过来的,她心中没有什么头绪。本来和新公司的新同事、新客户又不熟悉,许多人就对她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加上她的“特行独立”,没有人愿意为她操心,给她帮忙。不但如此,还开始故意制造难题。这使她的工作十分被动,无奈之下,她最后只有选择离开。

 

A10、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要忙着下结论
  
  有个外星人刚刚交了个地球人朋友。
  外面天气十分寒冷,地球人把手放到嘴边,不停地呵气。
  外星人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
  地球人说:“天寒手冷,呵点热气,手可以变得暖和些。”
  进屋后,他们一起吃饭。饭菜很烫,地球人夹起菜放到嘴边吹。
  外星人觉得奇怪,就问:“菜已经很烫了,为什么你还要呵气?”
  地球人说:“饭菜太烫,我把它吹凉。”
  外星人说:“你这嘴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出冷气,咱们没法成为朋友。”
  
  职场上,在与陌生人接触时,不论开始的印象好坏,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都不要急着下结论。虽说形式反映内容,人的言谈举止、气质外形等多多少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世界,但是,即便再有社会经验阅人无数的人,也不可能仅仅从一个人的表面现象看到人的实质。
  联想到如今职场上的许多滑稽现象。比如说招聘面试,仅仅从几个回合的问答中,从一纸学历上,从年龄、长相……等等很外在的东西方面,对一个人作定性和判断,似乎比“相面算命”高级不了多少。显然是把“随机事件”当成了“充分条件”,常常“走眼”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当然,话说回来,招聘也只能这样了,不可能将所有人放到实际工作中,经过时间的检验,那样就更荒唐了
  在与陌生人或尚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不要做“外星人”,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凭主观臆断,甚至从一开始就戴上“有色眼睛”,更不要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等等。事实上,凡是表面的东西,大都是易于变化的东西,说明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只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如果对一个人,没有接触或交往半年或一年以上,就根本无法判定出一二三四来。对于哪些很善于隐藏自己的人,要想真正认识,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仅仅依据一时一事,来判断一个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比较准确地、相对快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一个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的四种方法,都是运用科学原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识别人的理论,可靠性较强。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不妨拿来试用一下。
  一是朋友类推法。观察他的朋友圈子,看他经常接触哪些类型的人,与哪些人关系紧密。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的分析判断,确定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很高,属于首选的识别人的方法。
  二是遗传验证法。有条件的话,了解一下他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这种方法,所依据的是遗传学原理。人可以改变一切,但不可能改变遗传基因。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的遗传基因,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在性格脾气等固有特点方面,一般都很相似。当然,对于那些能够后天改变的东西,参考性不大。比如说,在知识层次、为人处事的思路方法等等方面,差别很大。
  三是情景考察法。在一些能够考验一个人选择趣向的情景中(也可以是友谊设置的),观察他下意识的心理和举动,然后进行推理判断。这种方法的延伸,即是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留心其言谈举止,了解其思路想法。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以大致有个判断。
  四是心理测验法。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测验已经有很成熟的一套方法和理论,如果急与了解一个人时,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不如上面几种来得直观,其可靠性也是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
  李先生是广告公司的职员。本来他没有想过要跳槽,但就在两个月前,看到另一家广告公司因为扩大业务而招兵买马,他们私下找到李先生,许诺了很丰厚的待遇,想挖他过去,他思想动摇了。
  老板对他的辞职感到非常意外,当得知他是因为薪金问题而跳槽,就大方地同意将他的工资涨到他所期望的水平。老板一脸诚恳,“好歹共事两年,感情还是有吧?以前有怠慢之处别往心里去。以后有我吃的饭,就有你喝的汤。”
  他没有想到老板原来十分看重自己,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感激。他想即便不涨工资,也要留下来。做人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第二个月,老板果然没有失言,按照承诺的数目给他加了薪。
  可是,正当他决心安下心报答知遇之恩的时候时,老板却突然同他谈话,要他马上另谋高就。李先生说:“当初我有路子时你挽留,现在没路子了,你却让我走?你这不是成心害我吗?”老板说:“当初你要去的公司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对手,你虽然不是什么人才,可他们如此轻松地挖我的墙脚,传出去也不好听。我之所以执意留你,没有其他更复杂的原因,现在你可以走了。商场如战场,兄弟你就多理解点吧。”

#p#副标题#e#

  A11、不轻信口头许诺,最好有书面协议
  
  有一年,天大旱。河枯了,井干了,滴水贵如油。
  黄蜂与鹧鸪口渴难忍,最后飞到农夫那里要口水喝。
  它们许诺,将来一定会报答农夫。
  鹧鸪许诺为农夫的葡萄园松土,黄蜂许诺帮农夫守护葡萄园。
  农夫听后说:“我有两头牛,他们什么活都干,用不着许诺什么。我把给你们的水给我的那两头牛喝,不是更好、更可靠吗?”
  
  职场不相信口头承诺,尤其是在求职、跳槽的过程中,更是如此。一方面原因,是有的人专门利用人们的轻信,随口许诺,成心钻这样的空子,搞些歪七斜八的事情。另一方面,即便不是成心欺骗,但也正如人常说的:“计划不如变化快”,今天的事情,明天有可能就会有变化。因为口头许诺第三者根本就无法见证,对许诺的人形成不了大的压力,所以事后变卦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遇到撕毁口头协议的事情,就会遭遇到如同“过河拆桥”的情况,没有了退路,往往造成极大的损失。
  对于口头许诺,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有如下几种心态:
  一是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大多会相信“或许这是真的”。想都不想一下,就跃身下水。甚至还因此感到幸运,大大地高兴一番。
  二是有的人虽然有社会经验,对许诺也有所怀疑,但总是心存侥幸心理,他们“希望这是真的”,所以甘愿冒险一试。
  三是在职场中处境艰难的人,没办法依着自己的性子挑三拣四,别人说啥就是啥,无所谓许诺不许诺。兑现不兑现,他们考虑不过来,或者说没有条件考虑。
  四是有些人态度很坚决,根本不相信口头许诺,不见书面协议不做考虑。这些人有几种类型,比如因此吃过亏的人、办事极为谨慎的人、自身条件很优势的人,等等。
  不论那种人、何种情况,当职场遭遇口头协议时,一定要再三斟酌思量。不论如何,轻易相信口头许诺,显然是不可取的。不管能不能兑现,都要争取将口头许诺落实成书面协议,以便在出现变化时有据可查。避免上当受骗后,无处下手,无可奈何地、明明白白地吃了“哑巴亏”。
  除非有了十分把握,才能相信口头许诺。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虽然说人与人的合作,需要最基本的对人的一种信任,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必须要求有书面协议。但事实上,不遵守承诺的现象也实在是太普遍了,相信口头许诺的风险确实太大了。面对目前这样一个人心浮躁、一切向“钱”看、个人信用度不容易保证和证明的年代,希望每人的办事方式还是早一点进入“契约时代”,这样更好、更可靠。
  职场中,一般那些有经验的人、负责任的人、正直可信的人,绝对不会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则言必行,行必果。相反,动不动就喜欢许诺的人,大多是最不可信的人。他们只是因为为人处事的习惯,或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出于其他种种原因,随口就开空头支票,根本没有考虑兑现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兑现的问题。
  有的人就喜欢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常常这样的虚假表示所迷惑。因为有能起作用的“市场”存在,所以才有动不动就许诺、就开空头支票的人。一言以蔽之,如何对待口头许诺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最好不要心存侥幸,信不信由你。
的人、自身条件很优势的人,等等。
  不论那种人、何种情况,当职场遭遇口头协议时,一定要再三斟酌思量。不论如何,轻易相信口头许诺,显然是不可取的。不管能不能兑现,都要争取将口头许诺落实成书面协议,以便在出现变化时有据可查。避免上当受骗后,无处下手,无可奈何地、明明白白地吃了“哑巴亏”。
  除非有了十分把握,才能相信口头许诺。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虽然说人与人的合作,需要最基本的对人的一种信任,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必须要求有书面协议。但事实上,不遵守承诺的现象也实在是太普遍了,相信口头许诺的风险确实太大了。面对目前这样一个人心浮躁、一切向“钱”看、个人信用度不容易保证和证明的年代,希望每人的办事方式还是早一点进入“契约时代”,这样更好、更可靠。
  职场中,一般那些有经验的人、负责任的人、正直可信的人,绝对不会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则言必行,行必果。相反,动不动就喜欢许诺的人,大多是最不可信的人。他们只是因为为人处事的习惯,或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出于其他种种原因,随口就开空头支票,根本没有考虑兑现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兑现的问题。
  有的人就喜欢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常常这样的虚假表示所迷惑。因为有能起作用的“市场”存在,所以才有动不动就许诺、就开空头支票的人。一言以蔽之,如何对待口头许诺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最好不要心存侥幸,信不信由你。

#p#副标题#e#

 

 A12、别人的今天,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
  
  牧羊人在牧场放牧的时候,发现有几只野山羊混进了羊群。
  傍晚回家后,看到那几只野山羊还没有跑掉,心里很高兴。
  第二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不能去牧场放牧,只好把羊圈起来,给些饲养。
  他只给自己的羊一点点饲料,但为了留住凭空得来的羊,他给几只野山羊很多饲料。
  雨停后,牧羊人赶着羊去牧场。不料刚来到山上,那几只野山羊全部跑掉了。
  牧羊人指责它们忘恩负义,得到过特殊照顾,却仍要逃走。
  野山羊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小心谨慎了。若以后有了其他的野山羊,你一定又开始冷落我们。”
  
  这几只野山羊还是比较聪明,没有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和蒙骗。今天牧羊人能够“薄待”他以前的羊,明天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所以,不理会所谓的“特殊照顾”,远走高飞是明智之举。
  观察事物的时候,不能停留在各种表面现象上,而要透过表面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推论。与人打交道时,也是如此。
  比方说,有的人特别喜欢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那不是对你的信任,不是说明你与他关系有多好。遇到这类人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高兴,反而必须提高警惕。因为,今天他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明天就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这种人最不适合作为合作伙伴,不适合成为很好的朋友。原因是他们很不可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卖你。他们都有一个口头禅,就是“你千万别告诉别人,我觉得你人不错,跟我合得来,我就对你一个人讲”,等等。其实不然,他能对你讲,为什么就不能对别人讲呢?
  一定要相信,每人的基本特点一经形成,都是比较稳定的,不可能随人随地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想要了解一个人对你如何,你就去了解他的过去,他对别人如何。也就是所谓的“前科”,或者“旁科”。在这个问题上,最好不要自私,不要自欺欺人,仅仅指望或要求对你和对别人的方式和态度有所区别。
  除了人际关系,运用“今天就是明天”这样一个道理,还能够事先判断出其他许多问题。比如说,假如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想知道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前途等等情况,最好是仔细看看以前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是如何求职和发展的。因为他们的现在,也就是你的将来。有了借鉴之后,你就会更为理智的选择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走弯路,做得更出色。
  还比如,新到一个单位后,先不要盲目蛮干,而是看看以前入职的员工的情况。比如待遇如何?心态怎么样?与老板关系好不好?等等。因为他们眼前的状态,或许就是你以后的状态。如果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就应提早做准备。千万不要存有幻想,总相信自己会与别人不一样。更不要感觉自己有什么伟大之处,能够逃脱与他们一样的命运。就像运动员赛跑一样,你只能跑得更快或更慢,但不可能脱离跑道。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赵是客户部的主管,他的死对头是设计部的薛小姐。薛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但是做事却是一个强硬派。客户要求的设计方案,她总能挑出一大堆不合理的地方,每次都要提出很多的意见。虽然小赵觉得她有的时候还是蛮有道理的,但是,客户毕竟是上帝,人家要的是符合自己想法的东西,而不是一件艺术作品。
  小赵多次试图说服薛小姐,可是她高八度的声音永远振振有词:“你们是怎么做AE的?说服客户的能力难道都没有吗?每次都让客户牵着鼻子乱转,我们设计部的正常工作都被打乱了。”碰上一言不合,她会关上电脑扬长而去。她常常说:“我是不加班的,工作以外我还要生活,这样我才能保持我的创作灵感。”
  两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不断,老板经常要来协调,言语当中往往偏向薛小姐一点。是呀,跑腿磨嘴皮的AE好找,手脚快、出货质量又不错的设计师难寻,何况薛小姐对公司忠心耿耿,几次有人高薪聘请,她都看在与老板一起创办公司的情分上拒绝了。
  老板安慰小赵说:“薛小姐这个人在工作上就是有点恃才傲物,讲话又比较尖刻,我们都知道她这个人,心是不坏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小赵还是与薛小姐合不来,矛盾不断且日益升级。随后的结果是,小赵被老板巧妙地找了个借口辞退了。
  至此,公司里的人谁也不敢与薛小姐再较量了。

#p#副标题#e#

 

 B1、只要坚持不懈,条条大路通罗马
  
  两个不如意的师兄弟一起去拜见师父。
  他们说:“师父,最近我们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才好,莫非该跳槽了?”
  师父闭着眼睛,想了一会,没有直接回答,淡然地说:“不过一碗饭!”
  两个年轻人似乎都听懂了师傅的话,就回去了。
  师兄解释说:“不过一碗嘛,何必苦苦死守。所以,我决定跳槽,另寻发展途径。”
  师弟的理解是:“工作不过是为了一碗饭,在哪都一样。我决定留下来,继续干。”
  转眼十年过去了,师兄成了有名的专家。而师弟也经过努力,做到了经理的职位。
  他们俩再次去看望师父,并就“一碗嘛”的问题向师傅请教。
  师父明白两人的来意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淡然地说:“不过一念间!”
  
  是啊,很多时候,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确只是一念之差。一个人从小到大,其发展的道路,不论是与客观条件有关,还是与主观设计有关,常常表现为随机事件。结合这个故事,从职业生涯设计的角度,可以得出下面四个结论:
  其一,所谓职业生涯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二是针对某一条特定的道路,设计“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有的人虽然知道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其实,所谓职业生涯设计,只要确定两个问题就可以了。第一是“做什么”的问题,第二是“怎么做”的问题。恰当详尽地回答或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职业生涯设计就基本做好了。若再进一步,想要使设计更为合理适当,那么在两个问题后分别附加一个“为什么”,就更加可靠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只要能够一天、一月、一年地坚持下来,就会自然而然地取得预想中的成绩,直至成功。
  其二,从理论上讲,虽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总存在一条最适合的发展路子。但是,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同一个人来说,职业生涯的发展路子绝对不是唯一的。就像登山,捷径一定有,但到达山顶的路无疑有无数条。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只有干某某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认为某某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固执己见,越想越觉得别扭,就越被动。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偏颇的。
  其三,能够找到捷径当然好,但在找不到捷径的情况下,或者说虽然找到了捷径,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坚持到底,条条大路通罗马。事实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做什么”,而是“怎么做”。
  人在职场中,绝对不可能像在自家厨房里那般自主和自由,必然要受到这样那样诸多因素的干扰和限制,不可能任由自己的天性去挑肥拣瘦。所以,在职业生涯中,一方面需要重视和强调主观的设计,另一方面必须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的“六一精神”。
  其四,职业生涯设计完全是个性化的,不存在约定俗成的规则。处于不同环境的人,设计结果有时是一样的;同处一种环境下,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追求及价值观等不同,设计结果可能迥然不同。
  说有三个人,要被同时关进监狱,时间都是三年。事前,监狱长答应满足每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犹太人则要求给自己安装一部电话。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美国人从烟雾缭绕中走出来了;法国人出来时,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旁边女人的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犹太人出来后,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谢谢监狱长,三年来,我天天与外界联系,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虽然我人在监狱,却一样赚了不少钱。”
  仔细琢磨一下这则故事的内涵,对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特性无疑会有一些帮助。

#p#副标题#e#

  B2、目标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从小做起
  
  渔夫在海里捕到了一条小梭鱼。
  小鱼说:“求你把我放了吧,我太小了。待我长大后,再捉我,对你不更好吗?”
  渔夫说:“我若放弃手中的小利,去追求渺茫的大利,那岂不成了傻子么?”
  
  若从生态的角度讲,小鱼说的并没有错。不一网打尽,让小鱼长成大鱼后再捕捞,才能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近些年实行的“休渔”制度,目的就是为了放长时间养大鱼。只有这样,渔民才能永远有钱赚,人们才能永远有大鱼吃。
  但若从职业生涯设计的角度分析,还是渔夫的话有道理。虽然生活中也有特殊情况,但一般地说,没有小利,就很难说有什么大利。通常情况下,凡大利者,概由许许多多小利堆聚而来。绝大多数人赚钱,都是从一分一角开始积攒。一夜之间暴富的的确有,但毕竟是极少数人,凤毛麟角。放弃已经到手的小利,而去追求那些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所谓大利,似乎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如是说法看似“近视”和偏颇,实则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来说很有启发意义,很实际、实用。职业生涯中,想要到达或尽可能快地到达“目的地”,必须做到“三有”:
  一是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包括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不管设计得好不好、合理不合理、恰当不恰当,总归是要“有”。如果设计得有问题,完全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如果压根就没有职业发展计划,那么,除了运气确实很不错,一般来说不可能“赢”,而且输就输在“起跑线”上。
  二是所制定的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须顺应潮流、适合自己??主要是在社会大背景之下,适合自己的能力状况和实际特点,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假如脱离社会实际,逆水行舟,即便再努力,也很难成功;假如一味地好高务远,除了使自己变得疲惫不堪,还会导致计划“流产”;假如过于消极保守,则会错失良机,浪费宝贵的人生经验,带来许多遗憾。
  三是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有了规划,而且是很好的规划之后,只不过是开了个头,万里征途才迈开了一小步。再好的设计,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设计目标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行动,在于善于从小做起。
  首先,不论设计的目标是什么,都必须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耐心地做起。眼高手低的人绝对不可能成就什么事情,这与目标无关。有的人小河不愿过,大河又过不去,在彷徨中,所以机会都慢慢地消失了。身旁曾经一同出发的人越来越少,而他还在原地等待着、寻觅着、苦恼着,以至于最后只剩下自己孤独的身影。
  其次,职业生涯犹如爬楼,设计好奋斗目标之后,就须有计划地从最底层开始,一阶一阶开始往上爬,最后才能爬到楼顶。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总有的人成天幻想着去楼顶看风景,却没有恒心和决心从最底层开始默默地做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少。在虚幻的想象中,时间一天天、一年年地溜走了。再朝上看看,曾几何时与自己一同站在楼下的人们,有的通过艰辛的盘爬已经到达楼顶,进入人生的“休闲阶段”;有的虽然还在途中,但离目标也已经很近了;而只有自己,仍然始终在楼下徘徊着,一事无成。
  再次,虽然强调在实现 “大利”过程中“小”的作用和重要性,但也应避免“一小遮目,不见泰山”的倾向。在某些时候,也要灵活斟酌,不能见“小”必取之。比如说,在有把握“抓大”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放小”。还比如说,在与社会伦理或为人道德冲突的时候,不能抓“小”不放,丢西瓜,拣芝麻。
  总而言之,聪明人眼里的“小”是“大中小”,而笨人眼里的“小”则是“小中小”,完全是两码事。

#p#副标题#e#

  B3、认清现实,了解自己,不想入非非
  
  主人家的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往农庄走去。
  她一边走,一边想:“这桶牛奶卖的钱,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鸡蛋可以孵出二、三百只小鸡。等到鸡价涨得最高的时候,把小鸡卖了,可以得到一大笔钱。用这些钱,买一条漂亮的新裙子。晚宴上,我穿得漂亮迷人,年青小伙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向我求爱。而我则表现得很高傲,摇摇头,拒绝他们……”
  想到这里,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就在这时候,头上顶的牛奶桶被她摇得滑了下来,牛奶全泼撒在地上了。她的美妙幻想也随之消失了。
  
  虚幻的想入非非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惠,只能招致损失甚至失败。因为想入非非时,就容易忽略正在做的事情,从而失去正当的追求目标。另外,想入非非不但消耗时间,还会迷幻意志,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
  许多人都有过想入非非的经验,这是人之常情。但若一味沉湎于色彩斑斓的、不现实的想入非非之中,危害性绝对不容忽视。克服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想入非非”,对职业人来说十分重要。尤其对那些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刚刚离开学校大门,初入职场的新职场人来说,危害更大。那么,怎样才不会想入非非呢?
  首先,需要认清现实。
  一是在尚未认清现实之前,先有一个比较“残酷”的假设。这样的话,进入的态度就会变得更为谨慎,就会把各种困难预想得更多一点,就会从难从严从细准备。当然,过之犹不及,在设想过程中,不能由此对现实产生恐惧感。如果过分恐惧,就容易气馁和不自信,明显也是弊病。
  事实上,社会现实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铁面无私的。在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中,让实实在在的现实,逐渐地戳破那些虚幻的“肥皂泡”,让不切实际的思想意识回归到本来的状态上来。
  二是以人为镜,略知一二,不一定非要“媳妇熬婆”。所谓的认清现实,也就是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想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情况下,对一般人来说,大都需要支付时间的代价,需要经验的逐渐积累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有智慧的人来说,并不一定任何事情都非要亲历亲为,而从纯粹的逻辑推想中,反观别人的实际经验,完全可以得到能为自己所用的、真实的情况。
  三是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通过各个侧面了解社会,理解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认识。
  其次,需要了解自己。
  之所以经常想入非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了解自己造成的。在对自己的情况没有比较清晰和客观的评价之下,凭着幻觉和想象,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自然会造成理想和真实情况“两张皮”的现象。
  第一,自我评价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优点摆足,缺点看透。不自欺欺人,不没有理由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自卑萎缩,不平白无故地自我鸣金泄气。是优点就是优点,摆出来,仔细推敲一下,是大是小,估算一下在行业中到底能有多大竞争力;是缺点就是缺点,不遮不掩,看看对自己影响到底有多大,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只有认识清楚了,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位置,找到恰当的社会角色。
  第二,掌握认识自己的便利方式方法。许多人都感到,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难。为什么?
  一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此相应,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就必须“跳出去”,像看待别人一般看待自己。
  二是“私字当头”,下意识地自我心理修正,不忍心承认自己的缺点。针对这一点,就要“斗私批修”,不粉饰“太平”。既勇于承认优点,又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
  三是缺少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缺乏判断的参照与依据。所以说,人在职场,需要不怕挫折,敢于锻炼,勇于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发现不足和缺失。
  除了认清现实和了解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如个性的原因等。总之,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虚假的想入非非。只有思想现实后,才能脚踏实地向着既定目标地前进。

#p#副标题#e#

 B4、一生当中,或一个时期内,只做一件事情
  
  父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了菜农,小女儿嫁给了陶工。
  父亲问大女儿:“你有什么愿望,希望我替你祈求?”
  大女儿说:“就怕天旱,希望多下雨。”
  父亲问二女儿:“你有什么愿望,希望我替你祈求?”
  二女儿说:“希望天天晒太阳,陶器就会干得快。”
  父亲心想:“祈求晒太阳吧,对大女儿不好;祈求下雨吧,对二女儿不好。”
  他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才好。
  
  故事中的“父亲”要想不为难,只有阶段性地舍弃其中之一,要么为大女儿祈求,要么为二女儿祈求。同时想做两件事情,尤其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任何一件事都无法做成。
  职业生涯设计也有相似的道理,也就是忌讳制定双重目标,或制定同时开始、平行执行的操作计划。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在同一个阶段里,甚至在一生当中,最好全神贯注地只做一件事情。如果“战线”拉得太长,“胃口”太大,鱼与熊掌都想同时得到,往往会得不偿失,竹篮打水一场空。
  即便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同一时间内必须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那么这些事情之间最好是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最好是具有相互促动的共进性,千万不能“风牛马,不相及”。因为,割草搂住兔子的几率毕竟不多见。割草就专心割草,打兔子就专心打兔子。若一心二用,草也割不了多少,兔子也抓不到。
  生活就想是一个砂漏,在砂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的沙子,它们都慢慢地很平均地流过中间那条细缝。除了弄坏砂漏,谁都没有办法让两颗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那条细缝。每一个人都像这个砂漏,每一天都有许多件工作,如果不是一次做一件事情,让它们像沙子通过砂漏一样慢慢地通过,那就一定会损坏自己的身体或者精神。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地设定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因为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说到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其实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如果设定了目标,比如说要在30岁以前挣到100万。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去做到那些能在30岁以前挣到100万的事情就。实现目标是有期限的,所以要进行时间管理。其实,时间根本无法管理,因为他一分一秒地在往前跑。
  事情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紧急的、重要的等等。大部分人平时都在做紧急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都不做。比方说,虽然知道读一本书很重要,知道思考一个项目很重要……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做。因为,在忙着做紧急的事情。可是,许多紧急的事情对实现目标来说并没有多少帮助。
  著名的推销训练大师做汤姆?哈克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去做最有生产力事情。”什么叫最有生产力事情?对推销员而言,天天打电话拜访顾客不会有业绩,天天整理资料也不会有业绩。只有每天面对面地拜访顾客,才会有业绩。所以,推销员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到见顾客和销售产品上。
  什么事情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呢?就是某件事只有自己能做,而别人无法取代??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具有生产力的事情。比方说一个公司的老板,不应该亲自去销售产品,不应该亲自去开会,不应该亲自去管理公司,因为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别人做。对老板来说,做决策是别人无法取代的。而对销售经理而言,他要做的不是亲自去销售,而是要管理好销售人员,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作用。
  如果每一个人,时时都在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那么个人的职场价值自然会迅速地增长起来,所在的企业也自然就会兴旺发达起来。
  再有一点就是在同一个时段、同一个地点只做一件事情。如果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又要开会,又要见顾客,见完顾客又去银行等等,这样做是没有效益的。一般,一天安排4到5件事情。
  时间管理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凡事以结果为主,出结果才会实现目标。所以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结果会怎样?是我所要的结果吗?如果不是,就改变方向去做其他事情。

#p#副标题#e#

 

 B5、职业发展计划,要着眼年老体弱之后
  
  有两个和尚,一个住在东山庙里,一个住在西山庙里。
  东西两山中间有一条小溪,每天同一个时间,两个和尚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突然有一天,东山和尚发现西山和尚没有来挑水。他心想:“大概是睡过头了。”
  哪知第二天、第三天……连着数天,都没有看到西山和尚,他心里感到奇怪。
  东山和尚心想:“莫非西山和尚生病了?“
  于是,东山和尚去探望西山和尚。
  进了西山庙,他看到西山和尚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得病的样子。
  东山和尚好奇地问:“你巳经有好长时间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不用水了吗?”
  西山和尚说:“我一直都在抽空挖井,这不,前些天井已经出水了。所以我就不用走那么远,到山下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再说,如今慢慢上了年纪,也有点挑不动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横过竖过都能过。一旦年老体弱,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所以说,从年轻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要想到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职业发展计划不能只顾眼前,应当从长计议,把年老体弱之后的问题考虑充足。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体现出这样的设想:能够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千方百计挖出一口属于自己的井。等年纪大了时,能够保证依然还会有水喝,而且还要想办法喝得悠悠闲闲、自得其乐。
  怎样才能挖出这样好的井呢?从目前来看,我想无外乎有以下几条路子:
  一是及早舍出一点小钱,买一份养老保险,越早越好。现在年轻人普遍不重视养老金问题,总认为为时尚早,不急于或没有兴趣考虑这样的问题。一旦年龄大了,再考虑时,已经显迟,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有一份养老保险金,对于保障进入老年之后的生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所以提醒那些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买养老金。
  二是设计一个在老年来临之前就能够赚到足够养老用钱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不要说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在35岁之前就赚到足够的钱退休。即便能在60岁之前赚足了钱,有了养老资金,不用为60岁之后发愁,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完全能够可以满足了。60岁之前可以上班赚钱,60岁之后可以用上班赚的钱养老,对一般人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20岁、30岁时不考虑养老问题,还情有可原;如果到了40岁还不考虑这一重大问题,就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了。最迟也要在40岁的时候开始存钱,为防老做准备。
  三是在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依据自己的实际,思索、研究出一种既适合年轻时候做,又能够在年老之后还可以做的工作,使得没有退休年龄和界限,甚至越老越吃香,这也是防老的一种有效办法。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在教育培养子女方面多花点气力,子女有了出息,等将来有一天自己确实干不动了的时候,能得到子女的照顾。总之,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养老问题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找不出任何不需要考虑的理由。

  B6、开始影响结果,基调影响过程
  
  有一天,齐桓公来到马棚察看。
  齐桓公问马棚官员:“在马棚里,什么工作最难做?”
  官员回答:“编制供马站立的棚栏。”
  站在旁边的管仲说:“是的,我曾经做过马夫,编制棚栏的确是最难的。
  齐桓公问:“为什么?”
  齐桓公说:“如果一开始就用弯曲的材料,那么接下来就只能用弯曲的,直的就无法用了;如果一开始就用直的,那么以后就只能用直的,弯曲的就没有用了。”
  
  本来,管仲隐喻的是关于用人方面的道理,讲的是“曲直不相容而相斥”的道理。提醒齐桓公注意用人之道,在开始的时候就必须慎重选人。如果开始的时候用了“小人”,君子就会被挡在门外。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就是在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要十分重视两点:一是重视最初的起步阶段;二是重视整个计划的设计基础,也就是制定的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再好的计划,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就难以判定其正确性。如果“开门红”了,一方面说明所选择的路子是正确的,可以照此坚持做下去。另一方面,大凡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总会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心理压力比较大。若开始就比较顺利,无疑会由此获得自我激励,极大地增强自信心。
  职业生涯设计中,对于实施计划的开始阶段,必须从时间安排到行动步骤,都要认真安排。既要细致入微,又要尽量规避风险,必须要有极强的操作性,不能出现和发生任何漏洞、问题。如果一开始就遇到大问题,甚至遭遇挫败,对当事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其消极的。弄不好还会因此打退堂鼓,形成“开始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局面。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总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定得过高。若定得太高,就不容易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不可避免地打击积极性。而且,还会养成“达不到目标也没关系”的妥协意识和习惯,不利于按照计划地有序实施整体设计。
  记得有一个关于如何制定目标的什么理论,认为所制定的目标要比期望达到的目标高至少一倍,依据的理论是“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求乎其中,得乎其下”的古语。我总觉得,这种理论虽然也有道路,但还是有许多值得商讨的地方。最好的情况是,有一说一,说一是一,不留余地,不打折扣。
  对于主目标来说,各个分目标应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比如说,假如目标是经过十年时间达到年收入十万,那么要紧紧围绕这个主目标,制定每一年或者每一个阶段的分目标。比如说,第一年达到年收入两万,第二年达到……如此一步一步,稳步前行,逐步推进。只有目标实事求是了,相应的措施才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反之,亦然。
  总之,要把大小目标的定位及实施的开始阶段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两个关键点来对待。只有基调准确无误,才能谱写出一曲美妙的职业生涯进行曲;只有开头开好了,才能顺曲而下,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而且还增强坚持做下去的决心。
  当然,这两点十分关键,但并不是忽视其他方面,只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下面《纪昌学箭》的故事也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意义: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须学会盯住目标而眼睛不能眨动,纪昌花了两年,练成即使椎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

#p#副标题#e#

  B7、协调好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避免顾此失彼
  
  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
  有一天,他独自来到郊外,开始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
  他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
  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都赶过来救他,并对他说:“喂朋友,你在看天的时候,也要注意看看地上的事情啊。”
  
  职业生涯设计的中心内容是针对一个人的事业而言的,主要制定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时间安排、阶段性自我检查、出现问题后如何改进等问题。但是,人除了事业,还有生活;即便是事业,也有不同侧面。在对职业生涯作设计的过程中,或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全盘考虑,平衡发展,不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
  有的人事业发展顺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在事业发展的同时,投入适当的精力打点自己的生活,因而个人生活方面却一团糟,奋斗到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缺憾的人生。有的人正好相反,为了生活中的眼前利益,在重重顾虑中,放弃了事业发展中的许多很好的机会,也十分可惜。
  那么,在作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如何协调好生活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生活,避免顾此失彼?
  第一,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即在40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拼搏奋斗的目的就是获取物质基础,以便能够生活得宽裕、轻松、愉快。也就是说,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生活。
  或许也有纯粹为工作而工作的人,但毕竟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毕竟大都是俗人,工作就是挣钱,挣钱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和生活消费。所以在作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要力争避免因为单纯的为了事业,而不必要地牺牲个人的生活利益。否则,只能说是本末倒置、方向有误。
  第二,事业是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只有事业干好了,才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反之,生活是事业的航空母舰,只有把生活处理妥善,才能有更积极向上和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干事业。两者互为条件和基础,不可偏失。
  干事业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反过来说,生活要为干事业提供条件和保证。在考虑职业生涯设计的进程中,要让工作和生活互动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可单纯地考虑工作,或单纯地考虑生活。
  第三,人们平常对生活的理解中,家庭是生活的重头戏。事业与组建家庭只有两种情形:要么先干出自己的事业,再开始组建家庭;要么先有家庭,后干事业。通常情况下,事业与家庭两者之间,表现为明显的矛盾关系。遇到这种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筹划。
  职业生涯设计,最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感性冲动。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考虑到成立家庭及维持家庭对干事业所带来的影响及其他方面的作用。否则,在执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来自生活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第四,如何把通过干事业所取得的成果用于改善生活质量问题,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来加以分析考虑。若在设计过程中发现,达到奋斗目标后,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没有多大积极作用。那么,这样的设计就必须改变。
  所谓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拿金钱来衡量的,物质条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绝对不是全部。甚至,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更大层面上是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而不是金钱的富足。
  总结一下:事业的成功不是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根本目标,营建和改进生活才是设计必须重视的终极目标。当事业取得成功,就需要立即考虑将事业的成果尽快向生活转化,改善生活质量,这样的职业生涯设计才是最完全的、最人性的设计。

#p#副标题#e#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6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企业员工职业规划案例2011版

    企业员工职业规划案例2011版,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员工职业规划案例2011版目录 一、个人简介  1、性格特点 2、工作历…

    生涯规划 2011年2月25日
    1.5K
  • 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如何做?

    产品经理如何做职业规划? 谈产品经理的技能及职业规划。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一、产品经理的概念理解: 1.PD和PM:正常来说,PD指的…

    生涯规划 2010年6月10日
    1.9K
  • 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管理员)

    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管理员)。 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中国目前注册网吧12~13万家,加上其它网吧估计总数会有20万家左右,这样庞大的就业…

    生涯规划 2007年8月14日
    1.7K
  •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五个表格(范本)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五个表格(范本) 教你如何制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结合, 制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五个表格(范本)如下: 序号 &nb…

    生涯规划 2008年8月29日
    6.5K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最新版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两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一 步入了大学生活,我们的生活空间自由大了,很可能会因无目标而迷失方向,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就像有了启航的方向。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能更…

    生涯规划 2013年12月29日
    1.8K
  • 我的大学职业规划最新完整篇

    一、大学职业规划——机遇与修正  终于写到了职业规划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就是机遇与修正。有时候只是想去帮助一下别人。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我帮助,或者不屑于我。但是我还是走下去…

    生涯规划 2008年1月15日
    1.5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