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读红楼,感慨其中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题记

在《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钗”,在“金陵十二钗”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黛玉、宝钗二人。

她二人可谓是性格相反。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孤标傲世、追求真爱,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宝钗则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她的外冷内热,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

黛玉在贾府既是客又是主,“寄人篱下”让她深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处境,促成了她的伤春悲秋,见花落泪和种种“小性儿”。但黛玉实际上是一个纯洁、脱俗的富有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从不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她也从不看重功名富贵。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尽管在“金玉良缘”的压力下,她仍坚守着“木石前盟”。看到这样的黛玉,怎能不让人心疼、不让人爱呢?可终究她还是败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黛玉的结局让人惋惜,可却这样的结局又是必然。在那样的社会中这样的黛玉注定无法生存。

宝钗与黛玉不同,她比黛玉“会做人”。“会做人”的确也是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这也是宝钗最后能得到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支持和宝玉成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待爱情,宝钗表面不在乎“金玉良缘”,实则内心早已认定宝玉就是自己的归宿。可她终究未赢得宝玉的心,最终落得个守寡的下场。

黛玉与宝钗性格虽不同,但这二人却同是有着才华,同是爱着宝玉,结局也是同样的凄惨。正如前文所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道出了二人的结局。她们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代表,也是这个社会的反映。红楼中的她们让人着迷,却也让人叹息。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读完这样的红楼,让人怎能不沉醉其中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682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老人和海鸥》读后感600字

    人类和,应该是怎样生存的?今天,《老人和海鸥》这篇文章告诉了我。 文章讲的是作者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发现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只要撮着嘴,向海鸥呼唤,立即就会有一群海鸥飞来;而且,作者与…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93
  • 《青苔不会消失》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快三个月,读到后面就又忘了前面,心中唯留淡淡的忧伤。“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在这本书中,“生如蚁”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困苦甚至是绝望的生活境地下,人总是展现出…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2
  • 《曼德拉传》读后感400字

    “菩提花开,无数向心合抱的花蕊仿佛在昭示一种团结的力量。鲜艳的花瓣整齐地环列着,无形中怒放着 强烈的美与尊严。俨然一个威风的王者,让人自心底生出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敬畏感。…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207
  • 父与子读书笔记400字

    【第1篇】 《父与子》这本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吧!但是书里想讲述的道理你就有可能找不到了。因为它们藏的太深,很容易和你擦肩而过!就让我来先告诉你两个吧! 在《极漂亮的地毯》这个故事…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182
  • 《亚当》观后感800字

    看完《亚当》这部影片,不得不说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它从一个特殊的方面诠释了爱情,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真诚的交流更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它定义为爱情喜剧…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38
  • 《华胥引》读后感800字

    遂谙天堑,浮萍一簇――读《华胥引》有感 从此,江河不再是江河,你不再是你,时光静静悄悄奔腾而过,而我终于永远成了回忆里的样子,究竟何为梦境,何为幻影,拥有的所谓一触即成荒凉的那个人…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