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人生目标,调高一个档次

  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中,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访问了60 000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以达到的目标(一个远大或者辉煌的目标)。他们的生活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长远目标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做现实水平;一种是在别人的引导下所达到的水平,叫做潜在水平。

  在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的,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个人发展目标的设定不仅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还要把每一阶段的目标建立在个人的“最近发展区”上,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想方设法寻求外力的帮助去实现它。

  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力量是:先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再制定具体的小目标。

  美国西部的一个小乡村,一位家境清贫的少年在15岁那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

  “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常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

  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约翰·戈达德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他微笑着回答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

  在现实生活里,有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苦苦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太低,并且太模糊,使自己失去追求的主动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自我效能感,目标的实现就会变得遥遥无期。

  你有几个人生的愿望?快把它郑重地写在纸上,并且将它们上调一档,与你的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动笔。行动起来,向着你心中那个伟大的梦想前进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749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考备战标语精选

    〖摘要〗不放过每一点疏漏,不放弃每一分希望。 这篇《高考备战标语精选》应该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欣赏。   1.微笑迎考,成功在望。 2.放飞你的心灵,播撒你的希望。 3….

    2022年5月26日
    212
  • 妈妈,请为孩儿保重万千

       文/吴承教   五月的阳光,清清爽爽,暖暖的,如同您那饱含疼爱与慈祥的目光,静静地抚慰着此刻儿子心灵的落寞与惆怅;五月的风,温温软软,轻轻的,恰…

    2022年5月27日
    238
  • 出乎意料的人生三问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来了,但他并没有带书。站在台上半天没有出声,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诧异地望着他。        老…

    励志故事 2007年11月1日
    1.7K
  • 影响未来的九大商业思想

    影响未来的九大商业思想.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1.长尾理论 未来不在需求的头部,而在于无穷长的尾巴 长尾理论来源于根据亚马逊书店和在线音…

    励志故事 2007年1月21日
    1.5K
  • 励志故事:请先看完所有题目

      :请先看完所有题目  有个自负聪明的学生参加考试。试卷一发下来,他大致浏览了一下,除了试卷上头一行“请先看完所有题目之后,再开始作答”的字样之外,有100道是非题。以他的实力,大约30分钟可答完,他满怀地提笔开始答题。

    励志故事 2017年2月8日
    1.4K
  • 莫让青春留下遗憾

    文/落红 在《城市画报》上面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师不喜欢郭敬明,所以她不喜欢她的学生读郭敬明的作品,但是当她批改学生每月的读书报告时,依旧有很多女孩看郭敬明的书。其中有一…

    2022年5月27日
    39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