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感悟800字

【第1篇】

以前就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面的人想冲进来。但是很可惜,总是没有机会拜读这句话的出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前些日子,机缘巧合之下,我翻开了这本心仪已久的著作。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忧时伤世,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一部好的小说必须有性格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钱钟书通过其高超的文笔,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这个代表人物,钱钟书对这个人物的描写细腻谨慎,每件事每个动作都刻划出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象千千万万的同时代的人们一样,他经历了读书,就业、婚姻,在社会的大潮涌动下,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围城里。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如意,但想要出门时却发现城门已向他关闭了。

方鸿渐的学生生涯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大学后在前岳父的资助下,留学欧洲。但他游戏人生,勉强混了四年,经历了两次转系,时一事无成。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竟买了一张假博士文凭,成为人生一大污点。爱情上他喜爱清纯美丽的唐小姐,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失之交臂。他对他不喜欢的苏小姐不能严辞拒绝,造成了苏小姐的误会,使自己的感情生活变得一团糟。

终于在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三闾大学的教授聘书,但职业生涯并不是一方净土,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同样碰得头破血流。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的围城,可是婚姻带给他的,却是更大的痛苦。

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的读书人,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作者为他选择的悲惨结局是他的性格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围城》的故事距今已有70多年了,但我觉得其现象、意义并没有过时。对于方鸿渐,我对他不是嘲笑,而是充满了同情和反思。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富二代在澳大利亚留学三年,可回国后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齐,他竟然在中国人聚集的唐人街整整玩了三年!他不正方鸿渐当年在欧洲留学的翻版么?

方鸿渐是一个生活的失败者,通观作品,他极少主动为自己做过认真的规划,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被动、无奈的。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其实也处在围城当中,但是我们决不能成为像方鸿渐一样消极被动、虚无悲观的人。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认真做好本分的事,努力学习。

这样,我相信虽然身处围城,心却逍遥。

【第2篇】

身陷围城――读《围城》有感

被围困的城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亦是如此。

《围城》这部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中心,以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生活经历为主线,呈现出多重的围城,书中的诸多人物,也都是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懦弱无能而尚存正气者,如方鸿渐;外表柔弱而城府颇深者,如孙柔嘉;表面文雅,实则自私刻薄者,如苏文纨;此外还有如高松年,韩学愈等老奸巨猾、猥琐恶毒之流。在这些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滑稽剧反映出世间百态,而“围城”则象征了人间的处境。

《围城》高妙的讽刺艺术的人称道。从中可以看得出作者钱锺书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具有深刻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借用法国《列那狐》中的生花妙笔“西洋赶驴子”的典故,讥讽机关里上上司驾驭下属时常用的手段。

书中诸多比喻都奇趣横生,但同时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就拿主人公方鸿渐来说,他在欧洲“游学”期间,其及准岳父周先生都常常资助他在外求学,但他只是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他花钱在一个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为了达到以假乱真,他还在信上千叮万嘱说:“平生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对于方鸿渐买假文凭这件事,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确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实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自身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要多看看自身因素。如果目标十分高远,可能自己无法轻易实现,那也不要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做事,先要学做人。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望自己走过的道路,或顺利、或坎坷,若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最大的成功。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座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书中的每一个人无不为围城所困扰。方鸿渐身处爱情、事业、家庭的围城,怯懦的他最终在重重围城之间一事无成。赵辛楣最终也没有冲出婚姻的围城,和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孩结了婚。才女苏文纨自始至终也身陷围城,最终堕落,身上原有的才气全无。看到这里,我不禁心寒,围城竟如此骇人,几个读书人竟用一生都能冲出这重重围城。

但细想围城其实并不可怕。婚姻、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即使可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感化而成为真善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809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400字

    什么是幸福?从前我认为幸福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当我看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才知道幸福不是光享受,而是用劳动和创造力换取丰厚的利益。 《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12
  • 《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读后感800字

    这本小说讲述的的是一位八旬老人埃迪的故事。埃迪是一个游乐场的维修工人,在他八十三岁生日的那天,他为了从一部坠落的过山车中就出一个小女孩,不幸丧生。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天堂。…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50
  • 《白鹿原》读后感700字

    《白鹿原》读后感700字! 鹿兆鹏,鹿子霖长子,精明能干、睿智、一腔孤勇,在国民党执政时,共产党成了人人趋而避之的“怪物”,但是,他依然果断选择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0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400字

    很多很多年前,一个不满七岁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姐姐、妹妹一起来到了广阔的堪萨斯州大草原,也就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罗兰一家真令人敬佩!在一片几乎“只有狼和印第安…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0
  • 《荒野求生》读后感550字

    期间,我读了《荒野求生》这套书。这套书是野外生存家贝尔根据他的经历改编的,书中讲了很多在野外生存的辛苦经历,比如在森林里遇见熊,在热带雨林遇到子弹蚁,在雪山中没有水喝等等困难,还讲…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14
  • 《三个和尚》读后感300字

    读了《三个和尚》的故事,我受益匪浅。 故事是这样的,庙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因为一个和尚没依靠,只能自己挑水吃。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斤斤计较,只…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