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2000字读后感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文化苦旅》读后感

老版《西游记》的片尾曲中有句妇孺皆知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想来,先生于数十年间游历大江南北,海内海外,与千百年前大唐那位苦行僧的行为竟如出一辙,从小的一方面来看,一位为盛唐带回了传承千年的正统佛教,另一位则为中国奠定了全新的文化基底,而从大的那方面看来,面对着众生皆苦的局面,玄奘不远万里,将那位圣人的度人佛学带入大唐,救万民与苦海之中,而先生则面对着文革后一片混乱的文化世界,徒步历经世界的每个角落,找寻着拯救文化的方法。

李文山有诗言:“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说的大概就是秋雨先生这般的人,蹈大方,出新裁,撑起了中国文学的一方新世界。

我是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拜读这本书的,却在书中读到了一丝彷徨的意味。

书名《文化苦旅》,中国是个千年古国,其中文化底蕴自不必多说,除此以外先生所历经之地无一不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气息,说是文化之旅毫无异议,然而,这一次次旅程又究竟苦在何方?难道仅仅因为一路以来的风雨兼程吗?恐怕不见得。

从丛立着青石牌坊的尼姑庵,到灾后满是断壁残垣的唐山;从流淌着中华民族数千年血液的九曲,到汇聚李冰父子一生智慧的都江堰;从屹立于满天黄沙中的鸣沙山,到翻飞着皑皑白雪的阳关故址;从盛极一时却最终埋没于荒野的渤海古国,到聚集无数文人冤魂的宁古塔;从接纳过康熙乾隆,藏匿过咸丰的承德,到历经风雨灾祸的天一阁,处处充满了古国千年来的文化积淀,站在这些地方,想象着有多少人在此扬名,又有多少人在此埋骨,执笔之手又怎能平静,落笔之时又怎会不去三思?

于是再年轻的文字,在此都蒙上了一丝古老厚重的气息。

佛教主张“少冀则少苦,弃冀则灭苦”,经历了十年文革与辞职他人的诽谤诋毁,秋雨先生又怎会不对中国文化界抱有一丝希冀?也许是希望忘却这份希冀,或许是想给自己的一生寻个答案,先生开始了漫长的旅途,不想走遍了大江南北,看过那么多生离死别,不仅没能忘却那份希望,反而在那份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加深了那份希望,由不得自己控制,那份苦便如同雾气弥漫了整个心头。

既然走过山川,渡过河水,春去秋来,仍然放不下,那为何非要放下?

佛教主张“无冀则灭苦”,然而放下执念后只是度己,度己之后更上一层楼却是度人,终究只是抛弃小我,顾念大我,放下心中原本的小希望,却拾起度化众生的大希冀,最终却是化小苦为大苦,又何来灭苦一说?

这似乎是种内心的煎熬,继续前行抑或是止步于此,放下执念,小苦与大苦间终究要做个抉择。

韩寒有首诗如此写道: 

醉了,醒了还能上路,

爱过,恨过总该领悟,

聚了,散了铭心刻骨,

一败,再败绝不认输。

这写的大概就是如秋雨先生一般的人。

也许先生的一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战争,但内心挣扎的惨烈程度却胜过任何战争。

最终,国内的游历或许没能让先生找到答案 ,于是打点行囊,走出国门,继续自己的旅程。

走过海上那座荒凉的孤岛,看过象征整个欧洲的那行字母,那片墓地,那座城堡,那面蓝旗,在海外荒岛上与妻子度过风暴,在豪华的餐厅中与同源之人谈论文学,一处接着一处寻觅着想要的那份答案,最终来到向往已久的那棵菩提树下,静静打坐,冥想,思考这一路以来的旅程。

走过那么多地方,却无一例外地发现在那些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历史与地理总在进行着频繁的交换,各自的丰功伟绩堆积成仇恨的废墟,互相仇恨的历史变成互相仇恨的地理,而每个地理又讲述着仇恨的根源,于是可怕的空间变成了可怕的时间,无线绵延。秩序与混乱杂糅至今,路过的地方如此,文化的世界亦是如此,当行至那棵树下,又是否找到了达成希望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那位佛教的先祖在此开悟,从菩提树下站起,走向鹿野苑,先不讲彼岸,只讲此岸;先不讲天堂,只讲地狱;先不讲,只讲乌云。

然而,讲清了此岸,彼岸就清晰了;讲清了地狱,天堂就显示了;讲清了乌云,星星也就闪亮了。

于是恍然大悟

少讲今后,少讲明天,只着眼于眼下的自在状况,如同《心经》开头的五字主语:“观自在菩萨”。

于是执笔,不谈理想,不谈未来,只以最平实的语言记下一路以来的历程,写下数十年间研究心得,一笔一画描绘出一个真实的文化世界,文化的本体终于在先生笔下得以显现,讲清了文化,真理自然浮出水面。

一如那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反观先生一路的旅途,或许也曾有过路在何方的感慨,或许也曾困惑何去何从,或许也曾迷茫如何到达自己心中的文化世界,然而当自己踏在前人或涉及或未到达的路上,拿出自己的初心好好端详,最终也会了然醒悟,立足当下,看清此刻,路就在脚下,一路走下去便是。

书名《文化苦旅》,反复研读后却发现,那浅浅略过的文化之旅后隐藏着的却是作者的人生苦旅,更是你我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

先生在最后祭笔道:“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862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霍金不死——《大设计》读后感1500字

    霍金不死——《大设计》读后感1500字 一、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如果这句玄之又玄话是出自我之口,那么它便毫无厚重感,因为我既…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27
  • 「黄金时代」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作者:王小波 《黄金时代》包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 「黄金时代」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北京知青王二的…

    2022年9月4日
    97
  • 《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核心价值相伴一生――《我们仨》读后感  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有幸地读了杨绛的《我们仨》,乍一看标题,便大概了解了其描写的应是杨绛一家三口的故事。 翻开封面,一页一页的仔细品…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70
  • 《诗韵国学 女性影响力》读后感1000字

    黄昏,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润泽着灯光。我宅家坐在书桌旁,重新打开《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随意浏览几页又掩卷思索,把书中人物的事迹在回忆中渐成一片。《诗韵国学——女性影响力》用诗词…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8
  •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我叫陈远航,是绵阳卷烟厂动力车间的一名设备管理员兼厂团委副书记。 在…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42
  • 《二十四史》读后感800字

    漫漫长河永不息――读《二十四史》有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中华文明的漫漫长河中,每一朵水花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每一叠水波都是改…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2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