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600字初中

我终于出逃,逃回山河大地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这是余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提到的一组问答。

作为地地道道的“山河之子”,作者在被书本推进城市后,选择的仍是“出逃,逃回山河大地”。这是我初读时所迷惑的:究竟为何,这对山河深深的眷恋究竟来自何处?

在书中,我看着作者到了都江堰,漏空的索桥、冷气砭肤的江流,由惊讶到惊叹,望着近旁的青城山,最后竟悟着了“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作者到了天一阁,“剥除斯文,剥除悠闲,脱下鞋子,卑躬屈膝,哆哆嗦嗦,恭敬朝拜”,久经风雨的藏书阁此刻进行着一场安静而纯粹的朝拜仪式;作者在上京龙泉府,望着废井冷眼,昔日渤海国的盛衰在脑海中一次次回荡……

这些都是作者在逃回山河大地后所发现的。或许不同于如今的人们为了逃离城市的嘈杂而前往放松自我,作者始终把继承山河文化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是使命,亦是一份热爱。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说自己“喜爱山河”,可这“喜爱山河”又怎是一张张山河前的合影所能表达的呢?再清晰的照片,留下的只是山河一瞬的姿态。而那亘古的山河文化在我们转身离去后,可能就与我们无缘了。自古文人好游山玩水,如今的我们依葫芦画瓢,却鲜有人能再写出真正属于山河的文章,是我们逐渐失去了对山河的那份深沉的爱吗?

人和山河生来就是一组对比吧,山河是沉默的,相比起来,人就如莽撞的青春期。人们在山河旁叫嚷着,肆意地宣布“人类是生物链的顶端”,山河在一旁无言,就像父母看着胡闹的孩子,担忧却也有些无奈。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罗布泊消逝、月牙泉水位下降,人们开始着急,这时的山河依旧沉默,眼中添了几抹忧伤。

人,脆弱如苇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之无穷……

庸碌一生,人纵使活了百年,充其量仅算山河在历史长流中不经意的一瞥。我曾想,山河如果有记忆,在某一个瞬间瞥到了人,它们是否会记下这些人?在寂寞的岁月里,它们是否会想起那些陪伴自己一小会儿的人呢?

我猜,它们是会的,山河亦是有情的。每当我们轻声唤到“山河”时,可能会有轻声的应和,来自遥远的山河,也来自我们内心深处。 

无论我们在与不在,山河就在那里,静默而又深情。

无论山河在哪里,山河文化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031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这个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我都一一认真地看完了,其中《时代广场的蟋蟀》给我的感受和启迪最多。 这是一篇栩栩如生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因为一…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16
  • 《八〇年代》读后感600字

    《八〇年代》读后感600字: 1980年代是具有中国民族性的历史记忆。不仅对国内经济学者来说,那是一个光荣与梦想的年代。对于同样处于这个时代的各个阶层,同样是一个光荣与梦想的时代。…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2
  •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没错,玛丽阿姨就是随着风向飘来的阿姨。玛丽阿姨是一个神通广大、严厉端庄、心地善良的保姆,她撑着…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7
  •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300字

    “机会只会留在那些懂得怎样珍惜它的人”,当我读过《最大的麦穗》,我才真正懂得了这事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讲的主要是这样一个一个故事:苏格拉底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一片麦地旁,让他们去摘麦地…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88
  • 读《80天环游地球》有感400字

    【第1篇】 我读完了《80天环游地球》后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 全书主要讲了英国绅士斐利亚福克,因为打赌而带着仆人路路通环游地球的故事,他们经过过莫里西林,巴黎,阿尔卑斯,孟买,加尔…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70
  •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今年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读完后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这四句话我最喜欢.意思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9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