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蜻蜓,绿蝈蝈》有感1000字

豆村照亮心灵角落

――读《红蜻蜓,绿蝈蝈》有感

正值暑期,炎炎,许俊文的《红蜻蜓,绿蝈蝈》给我带来了一丝丝清凉。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名叫豆村的村庄,孩子们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在大山里和生活中经历磨砺并逐渐成长。在这里,孩子们钓泥鳅、逮蝈蝈、捕蜻蜓,充分享受的美妙;他们也担水、坊磨、捡麦穗,早早扛起家庭的重任。同时,他们勇敢地人从困境中寻求出路,逐渐变得坚强。这是一部诗意益然的儿童小说,也是一部孩子的心灵成长史。是这部小说的脉络,美则是它的底色。

小说里的禾禾在死后遭受生活的捶打,即使遇到困难也会默默承担不让担心。钓泥鳅、喂蝈蝈让他从大自然中体会到了快乐;银行是禾禾的死对头,自从他的金三去世后,他放弃了上学,每天靠着为生产队放猪赚工分然后换粮食照顾着,当村里的二十七座新四军无名烈士墓遭到破坏时,他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确保坟墓完整,最终将这二十七具无名烈士遗骸送往至烈士陵园,让他们这受了十几年的委屈终于乔迁新居得以安息。等等事在这个乡村少年上浓缩着那个时代特定的中国少年精神风貌。

其次,作品里的我是一个早慧少年,有着过目不忘的好记性,被村里人称为神童。可惜小小年纪却得了不治之症――血癌,但他依旧坚持读书,不分昼夜,每晚同爸妈合用一盏灯,帮补习功课。可天妒英才使他英年早逝。为了不让他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走了,小们捉来了九十九只红蜻蜓,在秋意渐浓的夜晚陪伴在他身边,让他不在孤独。

在豆村,半大不小的孩子们总要在经历许多事后逐渐长大成熟。身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期,一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个全世界都在不断竞争的时期。我们却不懂得珍惜。在主人公禾禾那个年代,即使出生在贫困落后的地方,即使只有一所破败不堪的小,教室是低矮、昏暗的草房子,课桌、板凳是土坯砌的,连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但他们依旧不向命运低头,不气馁,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身命运。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有人想也不用想说,那当然是学习了,可是我们坐在明窗静几的教室里学习,难道我们不应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个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吗?

小说结尾“在一次次期翼与失落、欢乐与忧伤、兴奋与落寞的交替出现中,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禾禾了。”总结了全文,富有哲理。小说以春、夏、秋、冬为章节名,象征着豆村人们的生活“恰似这变幻的四季,每一次轮回,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正是在四季的轮回中,在欢乐与忧伤的交替中,孩子们获得力量,坚强的成长。耐心咀嚼、潜心品味这来自豆村的酸甜苦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093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新参者》有感800字

    【第1篇】 捧读东野圭吾先生的《新参者》,从头至尾,我都怀揣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恍然间,我似乎看到了加贺先生穿着T恤和花格短袖衬衫站在门口…… 东野圭吾,一个耀眼的名字,就像是一颗…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51
  •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读后感_1200字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读后感1200字 最近看了几本书,分别是: 陈志武《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郑永年《改革及其敌人》 历以宁 林毅夫 周其仁《读懂中国改…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59
  • 读《特别午餐》有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特别午餐》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这午餐究竟特别在哪儿呢?一起来看看吧: 午饭时间,作者与们飞奔向食堂,取出自己带的盒饭,作者带的是香喷喷、滑溜溜的糖醋排骨和白米饭,可…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88
  • 读《野马归野》有感6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我牢牢记在心中。,轮回。刹那间,十二个春秋过去了,我看了许许多多的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野马归野》。这本书…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129
  • 海的女儿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无数遍了,却还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主要讲海里七个公主,其中,里面最小的一个公主爱上了王子,最后化…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65
  • 《MOVE图鉴-昆虫》读后感2000字

    《MOVE图鉴-昆虫》读后感2000字! 这本书一拿到手里,我就觉得自己是昆虫专家了。 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写了哪些内容吧:这本昆虫图鉴,总共讲了11大类的1200种,每种昆虫都…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