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席华宴终散场

盛席华宴终散场

――读《红楼梦》有感

“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题记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正如曹雪芹的诗“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半白话文半文言文的文字,文字间透露出真情,虽不敢说完全看懂,但也着实感慨万分。

你看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里,有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潇湘馆,一位因自己的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而苦闷的女子对着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讲诉秋心。”她性格叛逆和孤僻,对世俗不屑一顾;她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她诗情画意,灵秀慧黠;她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世外仙妹寂寞林”的林黛玉。林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悲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也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贾宝玉可以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会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黛玉临死前的场景,病危之际,丫鬟紫鹃四处求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似乎在呐喊:“究竟什么地方是我自己理想的地方呢?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可还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咎于封建社会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即使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了,可依然“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林黛玉和薛宝钗不过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曹雪芹写这本书也并非单单只是为了描述剧中人物性格以及爱情的悲剧,而是为了反应一个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095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作者:张纯如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

    2022年9月4日
    568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读后感_900字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读后感900字 温润如玉,笑起来给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让人十分的安心,如果有人心情聒噪,很烦的话,一看到他的微笑,便仿佛有什么力量让人们…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188
  • 读一千根弦有感400字

    看了筱雨的一千根弦,只想说:人生有了希望,才有意义,才有收获。有时,我真的很佩服筱雨,能写出一本如此完美之书。 这个故事主要说的是一位弹三根弦的眼盲人,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世界,…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79
  •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关爱是一口清泉,给人无限的清爽。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也与关爱有关,它的题目是《唯一的听众》,课文的内容大致是这样…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47
  • 再被狐狸骗一次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买了一只大阉鸡,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只公狐狸和母狐狸骗走了,作者很气愤。但是,当他数月后去砍柴时,在一个树洞里,碰巧又遇上了那只骗过自己一只大阉鸡…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95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读了史蒂芬柯维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该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