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后感400字

【第1篇】

读《伊索寓言》后感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就是这句话,让我的书架有堆积如山的书,我觉得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因为书里有对真善美的赞赏,对假恶丑的嘲笑,启发我们的心智,陶冶我们的性格,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的房间里有很多我喜欢看的书,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睡前十分钟》、《格林童话》、《获奖》,我最喜欢《伊索寓言》中山鹰与狐狸的故事。这个故事说了有一只狐狸和山鹰成为了好,住在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生活。

一天,山鹰趁狐狸不在家,飞下来抓走了刚刚出生的小狐狸,和它的孩子们饱餐了一顿,狐狸回来后发现孩子不见了,而山鹰的窝里正飘着狐狸毛,便心如刀割,希望山鹰能受到惩罚。

然而终于有一天有人在树下吃烧烤,山鹰看到了,连忙飞下来叼了一串烤串回到自己的窝里,没想到烤串居然带着火,把窝都烧了,导致小鹰们掉了下去,狐狸发现后跑过去把小鹰吃掉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尝试背叛,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不能背信弃义,欺负弱小,就算别人不会报复,终究还是恶有恶报。我觉得山鹰和狐狸既然成为了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该和平共处,团结友爱,真心实意,绝对不能做伤害彼此的事情。 

【第2篇】

读《伊索寓言》有感

《伊索寓言》这本书把当时社会的模样写了出来,内含的古诗也发人深省。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个都含有深意,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天给大家讲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拿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想告诉大家,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同时,还想告诉大家"欲速则不达"。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伊索寓言就是这样,把我们所熟知的故事都点明一个道理,每一个道理都发人深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188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偷剧本的学徒读后感450字

    今年里,我读了抗战题材长篇儿童小说《偷剧本的学徒》,小说的内容和表达的精神让我记忆深刻!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抗战时期,鄂东小县――梅城的十三岁农家少年连水失学后因躲避战乱,机缘巧合…

    读后感 2022年6月25日
    119
  • 《最相思莫如宋词》读后感_1200字

    《最相思莫如宋词》读后感1200字 读完这本书,有以下几个想法,书评也是根据以下三点来写。第一次这样写,请各位多指正,[抱拳][抱拳][抱拳] 一:收获(看完本书自己对宋词的理解和…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68
  • 《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读后感_900字

    《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读后感900字 #你给我咏叹调,我还你镇魂曲#(寻找精神血缘)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可是它却占据着生命里的一大半。道理人人都懂,我们理解、…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81
  • 《朝读经典》读后感600字

    这几天,我最近迷上了朝读经典这本书。这本书写的好啊!它蕴含了许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知识库”。 但是有时候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会想:“作业好多啊,要不然一会儿写吧!…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3
  • 寒假读后感作文500字之包饺子

    寒假读后感作文500字之包饺子! 今天,我家里包了馄饨和饺子。一开始,妈妈和奶奶先包了馄饨,而我喜欢吃饺子,妈妈又给我包了饺子。妈妈先把鸡蛋磕到有面粉的盆里,再用水搅拌面粉后使劲揉…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27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400字

    自从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和大家一样很愤怒,巴不得抽了侵略者的筋,扒了他们的皮!但我更多的——是惋惜和痛恨我国当时的弱小。 如仙境般的地方现在谁有去过?没有人去过。但我国有过金碧…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