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2500字

《复活》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两位主人公:玛斯洛娃与涅赫柳多夫在精神与道德上“复活”的过程。而今天,我想浅论一下书中的社会,和主人公之一涅赫柳多夫和作者托尔斯泰之间的联系及共同点。 

书中以一件谋杀案拉开序幕,引出主人公玛斯洛娃的身世,一个幸运的女婴,被两位老姑娘大发善心,领回家抚养,成为这个家的养女及使女,后因怀孕而被逐出家门,后堕落为成为一名职业妓女,因为出了一件事而被监禁。

恰好,参与陪审的一名贵族涅赫柳多夫,认识她,也因为涅赫柳多夫,她才开始堕落的,涅赫柳多夫也因此开始害怕被认出,也为玛斯洛娃的的堕落而惋惜。法庭上的众多位高权重的人物,并非真心审判陪听,只在其中胡说一通,等待审判结束,最后只能草草结案,把每位犯人都判了重刑。

最后涅赫柳多夫决定帮助玛斯洛娃,也为自己的过错赎罪,他打算救出玛斯洛娃,还她清白,并娶她。就开始了一番曲折的申冤过程,能够从中看出不少当时社会的弊端。

在涅赫柳多夫探访玛斯洛娃时,亦费尽周折,各种社会底层的穷人们,就算无罪,也要被关在牢房里,不知何时才能出去,更多的都是因社会所迫而犯罪。监狱也有令人心酸的一幕,怀孕的女人,只能在牢房里产下孩子,而那些不幸的小孩也只能在牢房里长大,没有教育,蓝天,白云,阳光,花香,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在玛斯洛娃的牢房里也有这样小孩,他们看起来很懂事,其中有一幕:一位女人的七岁女孩,听着女犯和男犯的对骂,同时轻声重复着这些骂人的话,仿佛要将它们记熟。这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有多大,无法预测。

若不是涅赫柳多夫有权有势,他才不会那么快拿到见她的许可证,请到律师帮忙,把玛斯洛娃调到医院里帮忙,同时,他也打算卖掉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他开始讨厌自己的贵族身份,认为自己应该与玛斯洛娃共同进退,在一次回到与农民讨论土地问题时,他遭受到一次挫折,农民无法理解他们的东家为何要把土地租给他们自己打理,与其说无法理解,不如说不能相信,为何一向习惯剥削的霸占土地的地主,会愿意把土地交出。在里,汇集了穷人,无论怎样,在那个等级分明的的社会里,他们难以有出头日,要不在农田中苦干,乞求某天地主能大发善心,多分一点粮食,要不偷讹拐骗,送入监牢。

而涅赫柳多夫所处的贵族社会里,并没有什么光彩的事可炫耀,在书的开始部分可得知,涅赫柳多夫原是个“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随时准备为任何美好的事业献身”而在军队里腐坏堕落的生活中,他就成为了一个“贪淫好色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一心只顾自己的享乐。”在他的生活里,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思考正确的人生观,却被人反对、讥笑,但当他做起了相反的事,不仅没有人会反对,还夸奖并赞扬他,这也是一种社会对人们的荼毒,将一个心理健康,想法正确的青年硬是扭曲成一个贪婪好色的所谓贵族。就是这么一个“上流社会”,不知将多少人的正确人生观给扭曲了,可怕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够从中醒悟,挣脱那无形的枷锁。

而书中的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他懂得反省自己,进行他所说的“灵魂清扫”,从而过滤一些上流社会的错误思想,能够照着自己的心走。也是因为如此,他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也懂得自己应该为它赎罪。若是换作一些冥顽不灵的的贵族之士,才不会认为自己犯了错,很可能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做的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虽然最后玛斯洛娃另嫁他人,但他还是收获了她的原谅,并在西伯利亚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在涅赫柳多夫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先生的影子。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但他满眼看到的是上流生活的腐败与堕落,他想改革农奴制,并在自家农庄付诸实践,但是实验失败,因为在他农庄中工作的人们也和书中所写的一样,不敢相信地主会做出这样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并未放弃,他决定下田干活,抛下贵族身份,与农民们共存活,“用自己的汗水换取面包”。当然,这样的所作所为并不会得到他的家人支持,他一再坚持,却被他人一再反对。最后,他离家出走,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在一个车站中长眠,走向他所期望的那个美好的世界里。

而涅赫柳多夫的行为也和作者大为相像,他一样生活在贵族的生活里,也曾堕落,也曾懊悔,看清社会的黑暗,为无辜的人寻找光明,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赎罪,得到了原谅。故事结局虽然不大完美,但生活如此,总有不可避免的残酷险恶,涅赫柳多夫也从“死亡”到“复活”。

在《复活》这本书里,无论是城市的生活还是农村的生活,都满目疮夷,都各有弊处。监狱里挤满了犯人,疾病四处传播,无辜的孩子在监狱里成长。

这样的社会似乎无药可救,但至少其中也有一些善良的人,在茫茫的黑暗中闪着自己微弱的光,但他们何时能聚集起来,驱赶那无尽的黑暗呢?这让我感到悲凉,这样的社会里,人民,该如何生存?

涅赫柳多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是黑暗中的一缕微弱的光,原本他曾被各样的权力与利益冲昏了头脑,丧失自己的道德,做着自己曾鄙弃的事。但后来,他能够开始自我反省,做出了不少的好事,这也曾是自己不断追求过的梦想。所以说,懂的自我反省也是一个优点,若是我们平常能多点自我反省,说不定我们也能做出不少的好事,并受人敬佩。我想他也算是作者的一个化身,或许作者无法在现实中做出各种的事情,但他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给了书中的主人公,涅赫柳多夫,让他帮忙完成自己的愿望。

《复活》中的两位主人公,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也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现象,一个贫穷窘迫,一个富贵堕落,他们无法脱离这个社会,那他们只能改变自己,把自己所丧失的精神道德找回来,正如玛斯洛娃最后戒烟戒酒,嫁作他人贤妻,涅赫柳多夫则洗涤自己的灵魂,重新开始新生活。

现在的社会虽没有书中所描写的如此堕落肮脏,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堪的现象,也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人类的原因,追求权力与利益

,那我们就得学会重新思考,自我反省,我们是否该来一次心灵上的“复活”。

这本书抨击了不少的社会弊端:私有土地制,法庭,监狱,教会等等,或许就是那么多的弊端致使人们没了思想与道德,宛如行尸走肉般的在街道上,宫廷里晃晃荡荡,失去自我。多少人能够苏醒,睁开自己的双眼看看这腐化的社会,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复活”。这是作者在书中寄托的愿望,不难实现也不易实现。

能否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复活”,在于个人的努力,我们或许不能如书中人物一样伟大,抛弃所有,但我们能够直视自己的内心深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无关社会,只听从你自己的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486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1000字

    【第1篇】 早就听说过《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但是一直没有看过,据说很感人,但是我看过之后,依然落泪了。 《忠犬八公》于1987年改编成故事并拍成日本电影,由仲代达矢主演,该片…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95
  • 《天行者》读后感600字

    《天行者.》出自刘醒龙之手,是一部反映民办扎根偏远,辛苦的支撑教育事业的故事。故事从一个未考上大学的小伙子张英才开始,进入民办的队伍以后,认识了于校长、孙四海等一批勤勤恳恳的民办教…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63
  • 《生命不息》读后感600字

    《生命不息》读后感600字: 假如某一天,某一个夜晚,恶魔偷偷进入你最难耐的孤独,对你耳语:“你至今的生活,便是你此后的生活,你将重复经历无数次,永无休止。”……你是会扑倒在地,咬…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21
  •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书笔记500字

    “穷不代表不幸福”。假期刚开始时,我读了一本《佐贺的超级阿嬷》。 这本书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者的因为受到了核辐射,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人管着作者和作者的,没有办法,只好把…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765
  •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800字

    看完此书,的确有一种震撼之感。读起来畅快淋漓,1000多页的书,丝毫不会有困倦感,反而期望一气呵成。 在英国,一战之前,矿工给贵族打工去地下挖煤,却拿到很少的报酬。矿难中遇难的矿工…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99
  • 记《环保讲座》听后感

    今天外面下起了灰蒙蒙的细雨,也来凑热闹。教室里面却热火朝天,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一位鬓白的张正在娓娓道来他亲身所见所感…… 我居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山村,…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