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后感1000字

跳出史书看历史―读《鸿门宴》有感 

阴险狡诈是你,背信弃义是你。心狠手辣是你,胆小猥琐是你。你实在背负了太多太多。历史让你成为一代高祖,历史让你承担万世诽谤。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君战于河南,霸王战于河北。巨鹿之战,霸王消灭了秦国的主力部队,而君得以“顺利”攻入咸阳。当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言君“欲王关中”之时,项羽顷刻勃然大怒,当即决定“破沛公军”。

投机取巧,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咸阳是我们对刘邦的第一印象。这也成为了我们当中许多人排斥刘邦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咸阳,一个王朝的“首都”,军队的“司令部”,竟被刘邦“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秦朝,擅长的是武力,执行的是暴政,所以咸阳中央禁军的实力不容小觑。而后人只称赞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却忽略了刘邦攻入咸阳的艰辛。刘邦,后生替你鸣不平!

刘邦在崤山以东只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但在攻破咸阳之后,却能够及时听取谋臣意见,最终“财物无所取,美女无所幸”,这足可见其知人善任,勇于纳谏的品质。这一点与项羽的刚愎自用形成鲜明对比。

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刘邦并没有直接作出对策,而是先寻求别人的意见。不耻下问的品质,被“虚伪”盖上了帽子。满腹经纶的谋略,被“阴险”遮住了光辉。

看到项羽骄傲又愤怒的眼神,你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不卑不亢地说:“臣雨将军戮力而攻秦……”。而项羽,在听说你“欲王关中”之时,顷刻勃然大怒。身为军中主帅竟如此焦躁无谋。只凭借自己浅薄的谋略就妄图夺得天下,岂可得哉?反观刘备,陷于危难不乱阵脚,狭路相逢不卑不亢,诚帝王之材也。

鸿门宴上,危机四伏。范增在一旁焦头烂额,项王依旧沉默不语。这正是你预料的结果。顷刻项庄拔剑起舞,项伯随即起身翼蔽。何者?项伯是项羽的心腹大将,却在两军即将交战的危机时刻向敌营好友告密,足可见其智术浅短、自私自利。这种人,只要稍稍加以优待,他定会竭力保护你。

为了进一步在心理上击败项羽,你特地安排张良将情况告诉樊哙。到那时,樊哙定会舍身相救,与你同生共死。而项羽是一个敌我不分、喜欢结交英雄豪杰的人,所以樊哙所讲的话,会对项羽造成较大的影响。你的聪明才智,却被后人称为诡计多端。刘邦,你可曾在意?

起身如厕,急而遁之。丢盔弃甲,狼狈之至。世人对你的印象即是如此。但,那有怎样?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倘若刘邦真的是“胆小如鼠”之辈,他还能冷静的留下张良并告诉他谢罪的时机吗?纵使刘邦在宴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也一定是抱着必死之心前来赴宴。刘邦的勇敢无畏,世人可感觉得到?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从主观出发,却忽略了客观的因素。刘邦有谋略,我们称之为诡计多端;刘邦按计遁逃,我们称之为胆小如鼠;刘邦至军营后果断诛杀曹无伤,我们称之为心狠手辣。我们对刘邦的评价,加入了太多的情感。史书作者也是一样。

历史是片面的。历史从何而来?或是史书记载,或是口耳相传。口耳相传我自不必多说。编写史书的学者,他们在记述历史时往往也要加入主观的情感,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可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竟被形容为“佞臣”,成为奸诈的代言人。我们都认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出于曹操之口,可事实呢?它却是出于罗贯中之手。罗贯中先生毕竟不是东汉人,曹操也无法穿越到明朝。当然,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让一位角色说出如此经典的话语不惟是一种成功的手法,但倘若就因此疏远了事实,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像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敌对日本的思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谁能保证这不会把复仇的基因植入我们的民族?当然,我们并不是赞同文革时期一些极左份子美化、歌颂侵略者的行为。辩证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他们的历史观是这样的:历史上存在两种人,一曰英雄,一曰小人。英雄就应该被侍奉、被膜拜,小人就应该被鄙视、被唾弃。可事实呢?清朝大臣李鸿章,史书上把他定义为一个十足的“卖国贼”,可事实上,他也是一位满腹经纶、心系天下的伟人。纵使我们对刘邦有再多的偏见,也改变不了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的事实。他仍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人。

我希望,世人能够对刘邦、对项羽、对曹操、对李鸿章乃至对历史有一个辩证的认识。不要完全顺承史书作者的意识,书写他们书写的历史!我希望,至少从我们这一代做起,给历史一个辩证,还历史一个公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余之所得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487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人的名字哦! 一个神仙让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大人,让他们体会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没头脑当上了建筑师,不高兴当上了演员。体会过之后,发现要小时候好好学习…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87
  • 《跳级》读后感800字

    欲速则不达 —-《跳级》读后感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了成长必需的知识,更带给我们了无穷的乐趣。对于我来说,书就…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241
  • 《数学之美》读后感2000字

    《数学之美》读后感2000字: 第一次看到《数学之美》系列文章,是在2008年的Google黑板报上(那个时候Google还没有退出中国)。作者吴军博士当时是Google的研究员,…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8
  • 《夺冠》观后感300字

    十一假期里班主任李组织我们班里的们去电影院观看由陈可辛导演执导拍摄的电影――《夺冠》。 电影主要讲述了老一代女排与新一代女排成长路上经历的坎坷。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一群年轻姑娘成为…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376
  • 《流浪星球》读后感6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们公司组织观看了流浪地球,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地球被木星引力吸引导致偏离,全球发动机的推力也无法改变撞击。此时唯一的解决方法…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24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700字

    周日,在阳光的沐浴下,我看完了一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 这本书篇幅较短。全书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讲述了一名学生王葆钓上一个宝葫芦,并利用那个宝葫芦…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9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